四川:文化资源带动旅游发展新业态

文旅中国    2019-06-19

本端融媒体记者  付远书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开局之年,如何找准两者融合发展的最佳契合点,成为各级文旅部门面临的问题。今年恰逢端午假期碰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各级文旅部门抓住机遇,无不以文化底蕴作为吸引游客的法宝,让文化资源成为四川旅游业态转型的新动力。


拉动5000亿 博物馆持续掀起“旅游热”


来自甘肃武威的游客梁萧算了一笔账,如果将端午度假目的地选择在其他4A级景区,100元或许还不够买一张门票。而在成都,各大博物馆普遍实施惠民措施,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只需花费百元左右,就可以在武侯祠、金沙或者杜甫草堂畅玩一整天。


“为什么博物馆的热潮频繁在四川掀起呢?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博物馆的文化产品供给十分丰富。”谈及游客选择博物馆过假期的火爆现象,四川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与博物馆近年来在文旅融合和惠民举措方面的探索有很大关系。


端午期间,仅位于成都的各大博物馆就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服务活动。四川博物院展出的“琴·心古琴展”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参观,蜀派古琴的代表“石涧敲冰”更是观展游客的打卡文物;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借助向公众免费开放“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艺术展”的契机,吸引游客参加“拯救小象EMMA”及“湿拓画”社教活动并聆听《当中国人遇到象牙》讲座;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免费向游客分时段、定点提供义务讲解服务。据统计,端午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接待游客2.6万人次,杜甫草堂博物馆接待游客2.83万人次,武侯祠接待游客2.84万人次。


目前,四川省国家A级景区数量已超500个,其中以文化资源为主或包含文化资源的景区不在少数,博物馆、纪念馆及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拉动全省旅游收入在5000亿元左右。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大众的旅游目的地。


备受追捧 红色旅游推出“九大行动”


“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召开的第一次重要军事会议,意义重大。此刻站在这里,当年史诗般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6月8日,在广元市旺苍县木门军事会议纪念馆,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成都市民韩东说,馆内陈列的400多件珍贵革命文物、照片和图表,生动再现了红军在四川的光辉历程,不仅他自己感受了浓厚的红色文化,也能让下一代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


如今在四川,红色旅游渐受追捧,越来越多把红色景区、名人故居作为“全家游”“亲子游”的主要目的地。     


端午期间,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纷纷推出融合红色、绿色和景色的“红色+”旅游套餐,寓教于游,吸引游客。巴中市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广安市小平故里、南充市朱德故里、资阳市陈毅故里、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等景区接待游客量明显增加;梓潼两弹城景区“探秘两弹真迹·追寻强国历史”、江油西山红军文物陈列展等活动广受赞誉;朱德故里等景区开展的快闪活动引爆游客的爱国热情……


此外,为更好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四川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办公室于今年年初宣布2019年四川将重点实施红色旅游“九大行动”,即红色旅游精品打造行动、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推进行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推进行动、红色文化内涵挖掘行动、红色旅游扶贫富民促进行动、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行动、红色旅游宣传营销与市场开发行动、红色旅游资源创新保护行动、红色旅游人才培育行动。争取2019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2亿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超过610亿元。


植入非遗 塑造文旅融合典范


相比“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单一旅行模式,在四川,非遗的植入,丰富着旅游的内涵,让旅游方式有了多种可能。近期推出的10条“非遗之旅”路线,就以非遗传习所、非遗体验区和非遗体验基地为载体,与知名景区融合,与旅游服务融合,与旅游体验融合的方式及时进入游客的“菜单”。


据了解, 10条“非遗之旅”各有特色,“藏羌环线非遗之旅”依托“九寨沟环线”经典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度体验羌年、羌绣、羌族羊皮鼓舞等羌民族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通过“香格里拉非遗之旅”可以体验木雅藏戏、理塘锅庄、康定“四月八”跑马转山会等康巴非遗项目神奇之处;在“蜀道三国非遗之旅”线路上,重点非遗项目数不胜数,包括金钱板、嘉陵江中游船工号子、广汉保保节、麻柳刺绣、阆中春节习俗等别有风味。


此外,为增强地方旅游吸引力,四川还鼓励各地挖掘民俗和传统节庆文化内涵,推动传统节日复兴,实现了“自贡灯会”“彝族火把节”“羌年”等非遗项目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典范。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川认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让观众在旅游的同时感受四川灿烂的非遗文化,也让非遗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价值。据悉,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即将联合旅行社等机构,策划推出非遗技艺的体验、研学、互动项目,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


文旅中国客户端原创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