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饰心裁——张凡艺术首饰展亮相北京荣宝斋

   2020-12-07

12月6日,“悦饰心裁——张凡艺术首饰展”在荣宝斋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荣宝斋美术馆展览部、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展出张凡近期创作的艺术首饰精品。这批新作选材极其精良,多采用自然界中的瑰宝,使得作品晶莹辉耀、玲珑有致。

张凡作品《籽籽如一》,2020年,南红玛瑙,au750黄金,展览现场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叶志斌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荣宝斋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赵东、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先生、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王晨先生等各界艺文届领导、嘉宾们及中央美术学院的多位艺术家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叶志斌在观展后表示:“张凡将珠宝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呈现出首饰设计崭新样貌。既体现材质之美,比如玉石有玉石的特质,又很有新意,别出心裁。” 

张凡作品《婉如清扬》,2020年,翡翠、au750黄金,展览现场

荣宝斋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赵东表示:“传统文化要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张凡的作品可以看到这种阐释,非常精彩。”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中盛赞了张凡的个展,他指出:“早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就有一条通往世界的玉石之路。中国珠宝玉石的历史渊源和历史积累都十分丰沛,由此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对这份传统,既有珠宝玉石领域的专家在不断的进行深化和研究,也需要更多属于艺术类和设计类的专家来投入心力,进行新的激活、点化。这也是努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在这方面,张凡可以说是非常自觉、用心和沉潜到这个领域来。”

策展人岳洁琼、艺术家张凡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介绍作品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岳洁琼介绍了“悦饰心裁——张凡艺术首饰展”在富藏近现代书画精品的荣宝斋美术馆举办具有特殊的意义。展览采用了“自然主义”的展示方式,将艺术首饰布置在由地衣、剪裁的树枝自然植物环境中,营造了清新地观展意境。

首饰是呈现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的窗口。一件首饰作品,因其体量较小,在设计、工艺、材料选用等各个环节要求极高,相互补益,共同衬托首饰服务的中心——人。

张凡作品《翩若惊鸿》,2020年,和田玉、红宝石、au750黄金,展览现场

纵观人类历史,首饰在悠远的史诗历程中作为人类精神的凝练产物,始终展现着各个时代的风貌。当今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首饰作为一种被大众广为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装点人们的生活,成为审美的风向标,传递着时代美的气息。

艺术家张凡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首饰设计师委员会副主任,在艺术首饰设计领域探索多年,发展出独特的艺术语言。因修复文物的机缘,张凡开始接触到中国古代掐丝工艺精品,深潜到古代技艺的研习中,持续数年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将这种中国自元代以来定义为“宫廷工艺”的技艺打磨成了她的标志性语言。张凡把细金丝编织工艺发展到一种极致的状态,或嵌珠玉,或用细金丝与玉、翡翠作品缠绕、连缀、包裹,缠金流光。传统工艺中最打动张凡的是古代工匠们将中国人对于生命的歌颂,用轻巧和灵动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巧夺天工。她特别提炼出“金步摇”和“步摇冠”制作中的颤珠工艺,加以改进和效果强化,用一根金属丝拧上一颗珠子,拧紧之后保留一段金属丝,把这段保留的金属丝拔成直径仅为0.21毫米的细丝,再借助铜丝为轴心把细金丝绕成弹簧状,卸掉铜丝轴心,细金丝的缠绕摇曳生姿。

张凡作品《金缕吉鸿》,2020年,和田玉、au750黄金,展览现场

张凡在读书期间就显示出卓越的设计才华。她先后就读于北京服装学院莱佛士国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首饰设计专业。每个学习阶段,都有令人印象深刻地作品问世。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及毕业论文《中国古代金银细金工艺的演进与创生》,在青年时期就明晰地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至今还在持之以恒地奋进延续。2006年张凡研究毕业之后留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又在2007年、2008年分别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术学院和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访学。她从服装设计领域逐渐深入聚焦到首饰设计专业,具有宏观思考的思维方式;访学的经历开阔了她的视野,使她有机会在刚刚跻身设计师时与国际艺术首饰设计师交流,博采众长。 

张凡的艺术首饰创作走过几个阶段:早期的“衍异”系列是把首饰作为一种观念艺术的载体,着重细金工艺的技术革新,进行造型语言的当代转化。“好金主义”时期,张凡从金丝的材质出发,把生活细物用金箔进行包裹,封存了自己的记忆,成为一种思念的承载物,仍然处于观念艺术的阶段。2016年之后,张凡逐渐回归到为佩戴而设计,她将古代金丝编织工艺在原料黄金的技术上继续创新,使得金丝柔软而又易塑形,可以由佩戴之人根据衣着任意调节并塑形。

展览中作品《祖国万岁》不容错过。2019年是新中国70华诞,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张凡从传统获得养分的视野更加开阔,她将荣宝斋的一些近现代书画作品中的意象跟艺术首饰进行了结合,完成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国近现代革命浪漫主义优秀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首饰这类小件作品中,体现了宏阔的气象。《祖国万岁》中代表万年青浆果果实的珊瑚珠即以颤珠技艺连缀组成,这件作品得以具备小中见大,动人心魄的魅力。

张凡作品《祖国万岁》,2020年,和田玉、珊瑚、au750黄金,展览现场

2019年的国庆节,张凡和全国人民一样,满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国庆7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的电视转播,威武雄壮的阅兵方阵和新式装备在屏幕中次第展开,各界群众组成的游行队伍方阵形成的欢乐海洋气氛扑面而来。张凡心潮澎湃,眼前是电视画面中的滚动图像,内心翻腾着自己近些年来走过的祖国的万水千山,以及自己曾经触摸过的历史中的首饰佳作,还有那些跟自己合作过的手艺匠人,图像重重叠叠,张凡情不自禁被蓬勃的爱国之情推动着,绘制出多幅草图,急切地想要通过艺术首饰存留这一时刻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祖国万岁”——这一宏大的主题与心中的澎湃并不容易落笔于一件首饰作品的设计稿,这种情愫久久萦绕于心,不得其解。适逢友人邀约同观荣宝斋美术馆举办的“祖国万岁——庆祝建国70周年荣宝斋木版水印专题展”。一入展厅,极具新时代气息、又极具珠宝感的一幅画作跃入眼帘。画面一棵红色果实累累的万年青茁壮挺拔,加上‘祖国万岁’四个篆书大字 ,一派欣欣向荣之感。这幅画是1955年国庆时,年过九十的齐白石老人以真挚的感情创作的。60多年过去了,画面激昂情绪的涌动感依然感动着观者。这不是正是一件新时代的艺术首饰吗? 

齐白石的作品再度触发了张凡想要创作《祖国万岁》艺术首饰的灵感,这就是她想要运用自己擅长的中国传统花丝镶嵌与玉雕的工艺手法来表达爱国感怀的造型形象,她将自己个人的爱国情感与七十年国庆当天感受到游行人群的爱国情感叠加于齐白石老人的绘画意象中,设计手稿一气呵成。张凡通过这件作品完成了对于中国传统花丝镶嵌创新性的转化,将自己的作品意境推至新的高度。

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云鬓花颜金步摇”依然给我们带来深深地美感,“名士悦倾城”,随着时代变迁,有些审美亘古不变,金银首饰始终在此“悦”意中焕发光彩,但审美的载体形式语言当随时代有所更新。中国传统首饰工艺如何与人民群众的审美新期待相结合,是艺术家需要完成的时代课题,张凡正在努力给出自己的解答,这次“悦饰心裁——张凡艺术首饰展”帮助张凡实现了一次自我超越。

衍异 项链 可变换多种佩戴方式 珍珠、紫铜鎏银、鎏金

穗穗平安 au750黄金

金玉衍蔓 项链 碧玉、au750黄金

金缕吉鸿  耳饰 珊瑚、钻石、au750黄金

合欢(背面)吊坠胸针 翡翠、au750黄金

(图片均由中央美术学院提供)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