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淄博五音戏新创剧目 苏锐 摄
记者12月10日从山东省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淄博市致力于打造非遗传承立体推介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取得明显成效。
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大会。2019年11月3日,以“交流·互鉴·传承·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大会圆满闭幕。本届非遗大会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以多样的形态定格在群众的视线和记忆中。6天的非遗狂欢,吸引省内外150余家参展项目,达成长期合作意向5个,直接销售额近300余万元,近7万人次到现场“打卡”。非遗传承发展大会的举办,进一步借助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品牌影响力,通过交流研讨、展演、展示等形式,更好地挖掘、保护和传承山东非遗资源,促进全省各地市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淄博非遗项目的竞争力,进一步提档升级,使非遗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推动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开发,丰富文化名城的内涵。
国家级非遗项目五音戏全国巡演圆满收官,文化输出提升城市形象。2020年11月15日晚,国家级项目五音戏全国巡演圆满收官。11月4日起,从武汉到马鞍山,从宜兴到丽水。文化的跨省市交流,让外地朋友见识了聊斋文化的又一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在对五音戏赞誉有加的同时,也对淄博的文化积淀有了新的认知。五音戏自诞生以来,历经无数艺人口耳相传,至今仍保存着传统剧目170多出,并涌现出了以五音戏创始人、“五音泰斗”“山东梅兰芳”邓洪山,二度梅花奖获得者霍俊萍,梅花奖获得者吕凤琴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表演艺术家。
积极打造周村商贸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非遗+旅游”等方式,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周村古商城内集中打造“周村商贸民俗非遗文化聚集区”,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周村丝绸织染技艺、红木雕刻、馍馍酱制作技艺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纷纷在古商城内建立展览展示区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品牌宣传效益的双丰收。截至目前,已有近30个非遗项目入驻周村古商城,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游活动,这对增加实验区的文化内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