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中国美术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本次以“向捐赠者致敬”为主题的捐赠作品展共展出了60余件中国美术馆馆藏经典作品。
本期展品
《洪荒风雪》
作者:黄胄
黄胄1955年创作的《洪荒风雪》,原题为《柴达木风雪》,构思来自于他在青藏高原的切身经历。就画面特征来看,这幅作品有几处巧妙的地方值得我们关注:
其一,洒矾铺底。黄胄摒弃了传统中国画的留白手法,以满纸洒矾铺底表现漫天风雪的场面。黄胄自己曾谦虚地讲到,这种场景他也是第一次画,但是那环境、那气氛还是多少表现出来了。其二,仰视视角。这一视角的选取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而定的。先前他曾想取侧面形象,但在气势上却总感觉表现不到位。为了能让豪迈之气跃然纸上,黄胄故意将视线压得很低,并最终选择骆驼迎面而来的情景,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其三,“S”型构图。驼队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与右下角的黑狗连成“S”形,这给寒冷刺骨的风雪场景增添了生动欢快的色彩。骑在骆驼背上的勘探队员,弹着冬不拉、握着测量杆引吭高歌,豪迈乐观的精神与艰苦的自然环境反差明显。
黄胄曾提及,创作这幅作品的强烈愿望是基于当时的深切感受。因为在路过柴达木之时,那里荒无人烟,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地下宝藏有待开采。黄胄深感祖国的辽阔广大,也有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生命禁区的严峻。所以当在风雪弥漫的天气里见到勘探队时,他兴奋至极,因为这些新中国的第一代建设者毫不畏惧环境的艰苦与天气的恶劣。为了开辟未来,他们顽强地与大自然进行搏斗。正是有了这烙印般的深刻印象,黄胄笔下的勘探队员才会被表现得真实自然却又如此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