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2月10日,由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深圳市文联创研部、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秦锦屏戏剧文学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举行。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秦锦屏的相关作品展开研讨,充分肯定了秦锦屏的戏剧创作,她善于以小见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切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指示精神,值得鼓励和推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出席会议并讲话。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会议由《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主持,广东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兼评协副主席于爱成代表深圳方致辞。《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江西教育出版社副社长文恒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资深编导王敏,表演艺术家、总政治部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李文启,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三编辑中心主任宋娜,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国作家》副主编高伟,《民族文学》副主编陈亚军,《中国教育报》副编审张贵勇,江西教育出版社教育期刊出版中心副主任吴晶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研讨会。
著名剧作家、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的陈彥,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副主任薛金岭,中国剧协原副秘书长、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周光,广东省剧协秘书长胡琦,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王维斌发来贺信。著名作家、剧作家唐栋,著名导演、解放军艺术学院原表演系主任冯继唐和《中国戏剧年鉴》编辑部编审、主编李小青纷纷在场外发来了他们的祝福和点评。
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秦锦屏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作家,作为一个少见的文学多面手,在诗歌、散文、非虚构作品、小说、剧本等领域都卓有建树,成就不凡。她善于以小见大,反映人的生活的变迁,她将北方的厚重与南方的轻灵嫁接,在艺术形式上不断开拓创新“跨界”探索,于当下的写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品既有历史纵深感,又与时代同频共振
秦锦屏是国家一级作家(编剧),现为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文学兼戏剧”专职创作员,兼任深圳福田区作协主席、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戏剧系)客座教授、广东省文化厅特邀剧作家。
近年来,秦锦屏创作了大量优秀戏剧文学作品,包括戏剧专辑《有什么,别有病》《给孩子的校园剧》及小型话剧、微电影50多件,大型话剧《亲个蛋蛋的红黄蓝》《行囊落下的地方》《办公室里有个仙儿》等,并有剧本发表在《剧本》《中国剧本》《中国作家》《民族文学》等重要文学期刊。此外,还著有诗歌、小说、散文集6部。秦锦屏创作的文艺作品曾在中央、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有14篇诗歌、散文作品入选初中、高中语文辅导教材以及多个省市语文升学试题,部分作品被翻译成俄文、日文等走向海外。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发言。杜英杰/摄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在讲话中对秦锦屏的创作成果表示肯定,认为她在戏剧文学创作上独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她的抗疫主题作品《行囊落下的地方》别具一格,不落俗套,在创作上实现了中国作协创联部对抗疫作品的期待,在艺术呈现上特别有力量,有很多感动人的地方。
广东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兼评协副主席于爱成致辞。主办方供图
广东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兼评协副主席于爱成表示,秦锦屏是深圳散文界的中生代的领军者,同时还是著名的小说家、话剧编剧,在深圳文艺界是一个符号性人物的存在。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关注和研究她的创作有积极而典型的意义。
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对话剧《亲个蛋蛋的红黄蓝》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部作品很好地填补了深圳文学作品中关于“深圳40年创造了世界奇迹”这一主题的欠缺。这部作品通过小人物书写大时代,从一步一步成长的打工者的小人物角度描写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写出了深圳在改革开放40年间不同时期的变化,将小人物的打拼、乡村经验、革命传统跟深圳改革开放相对接,多种元素相巧妙融合,使得这个作品有了历史纵深感。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认为秦锦屏的戏剧创作能够取得成功,重要一点就在于作品中的时代感很强烈,有一种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这样的雄心壮志,向伟大时代的致敬,并为此做出了自己非常踏实的成就。她的话剧表现了一个剧作家、作家对生活的敏锐性,她的剧作中人设都很有特点。在《亲个蛋蛋的红黄蓝》中,男一号高新红从开粥档到粥铺到粥城,个人的奋斗轨迹,跟深圳这座城市的成长发展轨迹是完全贴合到一起,通过小人物书写了大时代。
另外,文化融合、观念碰撞和价值观的冲突是使得《亲》这部剧很有张力。红黄蓝又分别寓意了红色文化、艰苦奋斗、坚持到底的长征精神,黄土高坡的农耕文化,开拓创新海纳百川深圳面向世界的海洋文化,主人公高新红身上既有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坚持到底的长征精神,来到深圳又有深圳人特区人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原来粥城的老板阿蓝离开深圳沿着黄河向内行走,寻找红色文化作为自己的营养和精神动力。几种文化的碰撞、补充,老区和特区互相映照,这种角度、结构,反映了作品的匠心独运,是《亲个蛋蛋的红黄蓝》这部作品的亮点和特点。
今年,各类抗疫题材作品很多,秦锦屏《行囊落下的地方》是非常成功的一部,这部剧作紧抓现实、与时代同呼吸,构思巧妙,不落俗套,人物设置、故事角度很独特,写抗疫情节不是一味的严肃和沉重,而是把两条线索糅在一起,有急有缓,有笑点也有痛点。
关注普通人的奋斗 为“小人物”画像
研讨会现场。杜英杰/摄
《中国作家》副主编高伟认为《亲个蛋蛋的红黄蓝》这一作品的包容量很大,民俗色彩也很强烈,展现了深圳的发展历程和深圳人民、中国人民好几十年来的精神风貌。
《民族文学》副主编陈亚军谈到秦锦屏戏剧创作,认为她在语言方面提炼讲究,表述内容有很强的画面感和动作性,符合戏剧的规律,又有很鲜明的地方性和时代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资深编导王敏非常欣赏秦锦屏作品中的个性,认为她对生活的观察很细致,把握能力很强,尤其是她的小品语言很犀利,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儿童剧书写,她贴着城市题材,贴近孩子心灵,表现了儿童的真善美,并且又以真善美的形式来教育儿童。
表演艺术家、总政治部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李文启老师曾经导演过秦锦屏的两部作品,他说秦锦屏创作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作品,令人惊异,说明她有天赋,而且有一种责任,有一种情怀,她的作品特点是题材开口很小,但是格局很大,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一种不忘初心,不忘根本,不忘乡愁的精神。她的作品历史的的纵深感很好,时刻让传统和现代发生着紧密联系。
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三编辑中心主任宋娜提到《行囊落下的地方》这部作品非常贴近生活,讲述的是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讲述了普通人在疫情面前展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团结与奉献、卑微与渺小,读来非常亲切,时代感和责任感也非常浓烈。《亲个蛋蛋的红黄蓝》展现了普通人的奋斗,及主人翁融入城市后对深圳的文化产生认同感。纵观她的作品,她来自陕西,一个文化积淀很深厚的地方,在南方奋斗多年,吸纳了南方的灵气,北方文化的厚重和深圳南方开放多元文化的灵动在她的剧本中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中国教育报》副编审张贵勇谈到秦锦屏很勤奋,是一位创作的多面手,从她的小说、散文、诗歌创作中读出一种浓浓的家乡文化情结,凝练的时代精神。他认为秦锦屏整体的文学和艺术创作有一种比较集中的特色,幽默,风趣,真诚,文体丰富,内涵深刻。
江西教育出版社副社长文恒益则谈到了戏剧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包括戏剧文化进校园是国家的战略,《给孩子的校园剧本》的出版也是体现了江西教育社对传统文化进校园、戏剧进校园这个国家战略的一种响应。秦锦屏《给孩子的校园剧》是他们出版社出版的重点作品,接下来将要在深圳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全面推广,让它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更大的影响力。
业内专家学者“隔空”发送祝福和点评
秦锦屏。主办方供图
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彥,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副主任薛金岭和广东省、深圳市剧协的领导和专家在贺信中分别表达了对秦锦屏戏剧文学创作实力的肯定,以及她在戏剧创作探索上的贡献和对当前戏剧文学创作的启示意义。
当天,因各种原因不能到会的专家和学者分别“隔空”发来了他们的心声:
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副主任薛金岭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秦锦屏创作的形式很丰富,是一个怀揣梦想,勤奋耕耘的小女子,但作品里中有大情怀。
著名剧作家陈彥在贺信里谈到:秦锦屏同志立足基层,创作了很多以小见大,为小人物“画像”,为时代放歌的大、小型戏剧作品,其中有45件获得了省级以上奖项,她以勤力和实力连续14年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聘为特邀剧作家。希望未来,秦锦屏以戏剧创作为抓手,继续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为广东的戏剧发展做出更多的积极贡献。
著名戏剧评论家、中央电视台特约点评嘉宾、中国剧协原副秘书长、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周光在贺信中写到:《给孩子的校园剧》是一本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剧作集,这本书为学校、老师、学生提供了成熟的文本,对普及戏剧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是“戏剧进校园”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
著名作家、剧作家唐栋写到:秦锦屏不仅是位高产作家,而且是文学、戏剧领域的多面手,读她的大型话剧《亲个蛋蛋的红黄蓝》,被剧作中众多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所感动,她的剧情架构颇有新意,语言机智而又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具有诗的品质与韵味。
广东省文联调研员、省剧协秘书长胡琦说:秦锦屏是我认识的极具天份的年轻作家,她善于观察生活,从中思辨提炼戏核,凝结成作品里鲜活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王维斌祝福秦锦屏戏剧文学作品研讨会顺利召开,希望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秦锦屏以笔为旗,继续凝练生活,呈现历史,为时代而歌,树起锦屏的戏剧招牌,为深圳,为广东争光!
《中国戏剧年鉴》编辑部编审、主编李小青写到:锦屏用才华和勤奋结出文学和戏剧的硕果,一篇篇文字中洋溢着生命的灵动,一部部剧目中隐形着想象的翅膀!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秦锦屏在作品中要注意,如果语言太满就会一览无余,显得不够简练,影响作品的余音。祝福她创作出更多尽善尽美的作品。当天出席研讨会的还有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作家网、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