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 | 隆冬时节食客最爱——山海关浑锅

   2021-01-25

前不久,2021年的首场雪花一片一片的飘落于北方的大地上,带来了冬季的寒冷的同时,也带来了味蕾上的享受。冬日,寒冷天气里,一锅热腾腾的浑锅为山海关人民带来了舌尖上的归属感,也为众多游客带来了舌尖上的文化。

山海关浑锅,属什锦火锅的一种,也被称为荤锅,因使用“浑汤”而得名。据考证,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山海关浑锅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容器的与众不同。其容器必是紫铜制双耳火锅,中间燃以木炭,沸沸腾腾,红红火火,只有这样才有属于浑锅的味道。

News

历史渊源

浑锅,是满族人流传下来的一种食品,清朝时期的朝廷就有食用。解放前,每到过年时节,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会食用浑锅来庆祝新春。人们会将各种丸子、肉类、蔬菜放到火锅里面煮,吃起来既防寒又管饱,同时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和热闹的场面。后来,吃浑锅作为一种习俗一直被流传了下来,成为山海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统饮食。

News

山海关浑锅的食材

浑锅重在吃鲜,配料也极为讲究。本地的酸菜和海带必不可少,切成极细的丝,搀和在一起垫在锅底,中间撒上金黄色的小海米,小海米的被称为“金钩”,味道鲜美则更胜一筹。菜上依次码上五花肉、对虾、八爪鱼、墨鱼、肉丸、牡蛎、海蟹、皮皮虾、焖子、鸡肉、脊骨等等,不一定很全,依原料而定,不过不能低于五、六种,整齐排列,似菊花绽放。最关键的要数锅内的汤汁,用大骨、肘子、鸡肉等加上各种调料煨炖的老汤,汁白味浓,与配料同煮,不腥、不膻、不腻,盈香扑鼻,极勾人食欲。

吃浑锅一般也配以蘸汁料,通常是麻酱、腐乳、韭菜花、辣椒油、蒜泥、香菜末、香葱等,依个人口味而定。也可以不用蘸汁料,火锅里的汤菜本身即有味道,径可直接夹来食用。

News

山海关浑锅的传承人

在山海关的古城中,有一家名叫“清和浑锅”的店铺,由王文和的母亲一直在经营,后来母亲将店铺传给了王文和,之后王文和又传给了女儿王艳。山海关浑锅就这样由王家一代又一代人给传承了下来。

2009年,山海关浑锅入选为秦皇岛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供图)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