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吉普赛人”吃上了文旅饭——黄河岸边打鱼人张铁牛的故事

   2021-02-02

立春时节,郑州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迎来冬日难得的暖阳。沿黄大堤公路蜿蜒曲折,不远处的黄河一片苍茫。

在南裹头附近的大堤南岸,“铁牛渔家”农家小院映入眼帘,很是抢眼。这是一座砖瓦四合院,院内长廊环绕,中间还种些大棚蔬菜,四周全是包房。院里最醒目的是几口大池子,里面黝黑脊背的的鲤鱼鲫鱼上下窜动。

“快进屋里坐,喝点茶,慢慢聊!”刚进院子,一位高高壮壮的男子迎来上来,他就是在黄河里打了30多年鱼的张铁牛。

渔家乐拆了,“渔三代”退河上岸

掀开门帘,张铁牛的“业务接待室”温暖如春,一台空调柜机不停地吹着热气,一个大大的茶台摆放这里,沏好了一壶普洱茶满屋飘香。

“2000年以后,在南裹头的黄河河道上,我家的铁牛餐馆当年生意最红火。这两年,国家不让俺们渔民继续在黄河里开餐馆了,这条路走不通,就想法上岸由‘渔家乐’变成了‘农家乐’!”

张铁牛开门见山,他今年37岁了,从出生下来就随着爷爷和父亲吃住在黄河渔船上。“不怕你笑话,我还是在前几年才住上砖混结构的房子,从小长大的几十年都在船上住!”

在黄河郑州段上,有一群祖籍江苏、户籍河南的渔民,被称为“水上吉普赛”。他们沿袭千百年来的传承逐水而居、以船为家,足迹遍布长江、淮河、黄河流域,后来一部分辗转到河南郑州黄河边上经营黄河渔家乐。

2000年前后,在郑州市惠济区政府的支持下,一些渔民开始在南裹头经营渔家乐;2002年就发展成了500名渔民参与的大产业。“最多的时候光南裹头就有六七十条渔家乐餐馆渔船,当时还是惠济区旅游的一张名片。”

张铁牛家就是这群“水上吉普赛”其中一户。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跟随爷爷父母离开淮河到黄河,粗粗算来,张铁牛已在黄河上生活了三十多年,至少是标标准准的“渔三代”了。

2017年开始,惠济区大规模取缔黄河渔家乐。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郑州视察黄河,黄河战略上升国家战略,随着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渔家乐污染河道,这条路走不通了。祖祖辈辈在渔船上养家糊口的日子被叫停,“黄河渔家乐”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张铁牛等几百口渔民的生活面临十字路口。

黄河大鲤鱼成非遗,好卖多了

渔家乐不让干了,张铁牛一度陷入生活的困境。他开始上岸找地方经营农家乐专做黄河大鲤鱼。几经搬迁,到2019年夏天,以每年16万元的租金接手了现在的场地。

张铁牛从小就上过5年半的小学,“斗大字不识一箩筐”。但是,常年在黄河上跑船,养成了面对困难坚韧的毅力,头脑灵活,办事十分活到,来这里吃饭的游客渐渐多起来。

有一天晚上,他偶然看到电视报道一条非遗内容。“我们祖祖辈辈打鱼为生,有传承、有故事,能不能也申请个黄河大鲤鱼非遗项目?”

张铁牛心里顿时一亮。凭借开渔家乐与文化旅游部门的人脉关系,张铁牛找到惠济区文化旅游部门,想把他的黄河大鲤鱼制作技艺申请成非遗。

在惠济区文旅部门的帮助下,填表、整理资料,几个月的功夫。“铁牛黄河大鲤鱼”制作技艺变成了区里的非遗项目。不久前,由区级还升为郑州市级非遗项目。

黄河鲤自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说,是多少年民间喜庆宴请、会友待客所不可缺少的佳肴。“铁牛黄河大鲤鱼,是经典的豫系代表菜,其美食较系统的传承了黄河渔民祖辈留下的烧制技艺。这一家传技艺,在传承人张铁牛潜心研制,反复改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积淀了一整套全生态的制作流程。”惠济区非遗中心主任张惠说。

在惠济区文旅部门的支持下,张铁牛经常被区里市里邀请参加一些非遗展演活动,张铁牛当场烧制出来的大鲤鱼色泽亮丽、肉质细嫩,口感留香,铁牛黄河大鲤鱼制作技艺慢慢声名远播。

渔家乐成农家乐,路子终于选对了

张铁牛与附近的黄河大鲤鱼养殖场合作,将大鲤鱼油炸后真空包装,配以调料带,非遗项目摇身一变成了商品。“我的黄河大鲤鱼与一般的鱼不一样,没有土腥味,肉嫩,做法简单,回到家里安装包装袋上的说明,简单炖煮就可吃了”。

有了非遗这张标签,大鲤鱼好卖多了。2019年底,张铁牛采用真空包装让产品上了档次,“靠游客口碑相传,最远寄到北京、哈尔滨等地,现在每天都能快递20多件。”

农家乐做餐饮,周六周日爆棚,不算快递黄河大鲤鱼的收入,仅仅农家乐最多一天收入一万多元。

有了新生意,张铁牛的经济明显改变。他果断在附近的高端楼盘卖 了一套商品房,两个孩子也在这里上学了。做梦没有想到买到了每平方1万多的商品房,过上了高档生活。

张铁牛感觉这条路越走越宽。农家乐雇佣的10多个员工全部都是渔民,按照多劳多得原则,每月发工资。有联系渔场打鱼的,有联系野鸡蛋做业务的,有跑着送外卖单子的,每天不亦乐乎,井井有条。

“听说,区政府在附近规划民宿,下一步,我也想往民宿上转型,吃住一条龙的近郊游基地。”新年新规划,敢闯敢干的张铁牛路子越走越宽。

据了解,从邙山黄河文化公园一直到中牟县的黄河河道上,像张铁牛这样的渔民群体有360多人。他们这群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郑州段的打鱼人,张铁牛是这个群体里面率先富起来的人,其他人都在像他一样经历努力转型中。

春节快要到了,风吹过黄河岸边路边给人以明显的暖意。张铁牛送别记者,转身一路小跑钻进到他那满院子游客的农家乐小院,门口鲜红的大灯笼营造了节日喜庆,无限活力的他仿佛又回到了宽阔的黄河之上……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