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引领现代生活新风尚

   2021-03-06

罗庄区举办非遗主题展览

记者3月6日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文化和旅游局获悉,2020年,罗庄区文化和旅游局扎实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传承保护工作,在非遗传承开发、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成效显著。

省级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组织编制《吴白庄画像石墓保护规划》,报经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复同意后,已于2020年9月28日由市政府公布实施。该规划的公布实施,统筹推进了临沂火车站片区改造中涉及的汉墓原址保护及汉墓周边诚明小学建设、还建后续项目、商住地块利用、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

市级文物保护工作实现新跨越。组织实施湖台遗址文物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在确保湖台遗址文物安全的基础上,采取规范保护标识、延续历史文脉、净化周边环境等措施,注入多元化历史文化元素,实现文物保护与民生工程共赢。该工程已顺利通过市里验收,并已列为全省国有资产监督改革试点现场会考察点。

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制作安装文物保护标志碑7坐。对省保单位王家三岗遗址文物保护标志碑予以加固;为市保单位湖台遗址,县保单位小塘崖遗址、肖庄遗址、五寺庄遗址,革命类文物八路军临郯独立团成立旧址、中共临西工委办事处旧址、东为儿桥大刀会抗战旧址制作安装了文物保护标志碑。

文物保护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将全区133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信息录入国家文物局新建管理平台。将72项文物服务事项纳入规范化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对罗庄出土文物基本信息予以采集汇总,编印《罗庄文物》,并通过“罗庄图书馆”公众号以新书推介的方式生成“《罗庄文物》二维码”,赢得社会各界和群众遗址好评。

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开创新局面。提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意见。调整充实区文物保护委员会成员,印发《罗庄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工作规则》《罗庄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印发《罗庄区国有文物文化资产管理规定(试行)》。

文物安全管理措施彰显新活力。严格落实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前置政策。将文物安全纳入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明确了文物安全主体责任、主管部门责任和监管责任,列入文化执法日常巡查,不断加大文物安全巡查和消防检查执法力度,全区文物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了文物安全。

同时,罗庄区积极打造“非遗+”激发传统文化发展新活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加大挖掘保护力度,项目征集申报工作扎实推进。2020年罗庄区文旅局广泛征集非遗项目线索,整理公示了罗庄区第六批非遗保护名录,传统灯笼制作、王氏手绣等6个项目入选第六批市级保护名录,罗庄周氏笼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加大“非遗”宣保力度,多措施促进传承开发。一是“展”内涵,创新“非遗”宣传推广。“内宣外扩”相结合,强化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进的宣传。区内依托传统节日、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时间节点,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览体验等大型活动;区外积极参与各项展会活动,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秀出来”,不断拓展影响力。2020年,相继承办了2次市级现场会,临沂市20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第三届沂蒙“乡音乡韵”展演季活动启动仪式、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首届非遗购物节活动。鼓励非遗项目走出去,2020年组织部分非遗传承人参加了山东省旅发大会、临沂沂蒙文化周、中国临沂国际合作交流会、临沂优质农产品上海推介会等各类展会。二是“强”基础,拓宽“非遗”传承渠道。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2017年联合教育部门制定了《罗庄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施方案》,以学校为非遗传习基地,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截至目前,共组织面塑、剪纸、陶艺泥哨等项目进校园活动200余次,惠及师生1000余人次,并配套开展了“小小传承人”“面塑小达人”等非遗传承评选活动。三是“活”传承,营造“非遗”保护氛围。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文化场馆开展各类非遗汇演、展览、体验互动等活动。今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次,涉及剪纸、面塑、传统插花等非遗艺技展示,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其中,打造了浓厚的“非遗”传承氛围。

探索“非遗+”模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是非遗+现代创意,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鼓励其在传承技艺的同时积极创新,更好的融合到现代生活中。其中传统灯笼绣花鼓灯在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银奖。4件陶瓷作品在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分别获得2个银奖、1个金奖、1个特等奖,剪纸作品荣获“好客山东”2020全国桃文化旅游商品评展活动优秀奖。百草籽养心鸡在2020年齐鲁厨师艺术节中国鲁菜厨艺展示会中荣获特金奖。10余件非遗作品在“沂州古城杯”第二届临沂市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优秀奖。二是积极探索“非遗+文创”模式。在宝丽财富广场、海棠艺术中心等地多次开展了“非遗+文创”小市集活动,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将其转化为创意资本。其中,苗氏剪纸传承人苗苗开发了剪纸钥匙扣、剪纸书签、剪纸台历、剪纸化妆镜等近百种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三是探索“非遗+乡村振兴”模式。全力将“非遗”打造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今年以来,已面向全区省定贫困村举办了10期非遗传统手工艺面塑培训班,促进贫困人员学手艺、谋出路。同时,加大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力度,重点打造的黄山镇东蔡村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打造了深受游客喜欢的乡村网红小屋、非遗面塑、剪纸等体验项目,大大提升了乡村旅游的体验感和特色服务水平。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