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1
“扬州炒饭”是五颜六色的,鲜红的火腿躺在雪一样白的米上,金黄的玉米粒和翠绿的青椒双双结伴,再加上一小勺亮晶晶的油,往顶上一浇,油滑光亮。看起来,鲜嫩多汁的火腿,清香可口的米饭,呈半透明状的玉米粒,色泽翠绿的青椒,每一粒米都发出淡淡的香味,再吃到嘴里,味道简直妙不可言。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其主要食材有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
起源:
据说,隋炀帝巡游江都(今扬州)时,把他喜欢吃的“碎金饭”(鸡蛋炒饭)传入扬州;也有学者认为,扬州炒饭原本出自民间老百姓之手。
据考察,早在春秋时期,航行在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就开始食用鸡蛋炒饭。旧时扬州,午饭如有剩饭,到做晚饭时,打一两个鸡蛋,加上葱花等调味品,和剩饭炒一炒,做成蛋炒饭。
明代,扬州民间厨师在炒饭中增加配料,形成了扬州炒饭的雏型。
清嘉庆年间,扬州太守伊秉绶开始在葱油蛋炒饭的基础上,加入虾仁、瘦肉丁、火腿等,逐渐演变成多品种的什锦蛋炒饭,其味道更加鲜美。
随后,通过赴海外经商谋生的华人,特别是扬州厨师,把扬州炒饭传遍世界各地。
扬州炒饭工艺复杂,程序繁多,易学难精。制作炒饭有一些诀窍,如用“暗香”方法处理虾籽;配料讲究“君臣佐使”;醒米讲究浸泡时间长,再沸水汆米、旺火蒸煮;米饭本身要有“身骨”;以“寸劲”抖腕;三次入葱;米饭倒入蛋液需选在其将凝固而又未凝固时,“击其半渡”等。扬州炒饭饭粒颗颗分清,诸味融和,精炼光润,鲜香爽口。
1990年,中国烹饪协会编纂《中国名菜谱》,扬州炒饭被列为中国名菜。2005年,联合国为庆祝当年主题“国际稻米年”,推出“环球300种米饭食谱”,扬州炒饭位居中国5种入选食品之首。
2011年扬州炒饭入选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炒饭是扬州的一张城市名片。世界各国许多人士先知扬州炒饭后知扬州。扬州炒饭已成为中国美食的代表。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