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范仲淹曾在这里兴建起龙山书院,成为当时严州的第一所书院,后毁于蒙元战争,复建后又毁于洪水。千年后的今天,龙山书院在浙江建德梅城再次复建开山,延续千年文脉。
5月7日,一场充满传统仪式感的严州古城龙山书院开山仪式在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举行,重现北宋时期官办书院的风采。自此,梅城这座千年古府又添新的文化地标。
千年古府绽放文化异彩的新名片
“范仲淹在乌龙山下兴办龙山书院,开启了中国古代政府办学的先河,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当日的开山仪式现场,范仲淹的30世孙、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范仲淹研究会会长范国强为范仲淹像揭幕并被授予捐赠证书。
新建的龙山书院古色古香,配有综合会议厅、藏经阁、大成殿、潇洒楼、范公祠及四个办公楼,可开展文化交流、教育研学、会议论坛等系列活动,也可体会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守廉为节的道德光辉、重教重学的优良传统,还可感受浓浓的严州文化气息,领略千年古城的独特韵味。
“‘千年古城’复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书院是文化的标志和象征,龙山书院重现风采,代表着严州文化即将再现芳华,‘千年古城’复兴也将进入全新的阶段。”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富永伟表示,近年来,建德正按照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的目标,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的要求,大力推进美丽梅城建设,一大批重要历史建筑得到了妥善修复和复建。
浙江省政府政研室二级巡视员翁寿康现场表达了他对龙山书院的期望:“成为一座传承中华文化的桥梁,一条链接产学研的纽带,一个和高校以及专家学者合作的平台,一张让梅城这座千年古府绽放文化异彩的名片。”他坚信,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龙山书院必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能容纳多元趋向的、充分吸收各家之长的,推动中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千年古城’复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书院是文化的标志和象征,龙山书院重现风采,代表着严州文化即将再现芳华,‘千年古城’复兴也将进入全新的阶段。” 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富永伟表示,建德市要以此为根基,持续加大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持续做好文化引领这篇文章,努力打造“六美”共美、美美与共的“千年古府” 。
龙山书院的“前世”与“今生”
谈及龙山书院的由来,那要从千年前说起。龙山书院可谓当时当地官办书院的开山鼻祖。
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范仲淹因率群臣谏阻仁宗皇帝废郭皇后,被贬睦州,任知州。在堂为良相,在州为能吏,范仲淹被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了睦州第一所官办书院——龙山书院。为兴一方教育,范仲淹不仅聘请了当时的著名学者李觏来主持州学和书院的讲席,自己也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常来龙山书院亲自讲学授业。
在龙山书院良好的求学氛围下,钓台书院、文渊书院、瀛山书院等30多所著名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让睦洲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詹暌、方逢辰等甲第魁首,还出了300多名进士及第。
但遗憾的是,宋朝战火纷争,龙山书院建后毁于蒙元战争,复建后又毁于洪水,因此未留下更多史料……
近年来,在省市等多方努力下,梅城新时代美丽城镇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成为全省首批美丽城镇样板,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这座历时近1800年的古城犹如凤凰涅槃,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去年起,梅城镇正式启动了全市文化兴盛行动的重点项目——龙山书院复建项目。项目位于城内小东湖以南、东门街东侧,总投资约7000万元,在有条不紊的建设打造下,如今,在城内小东湖以南、东门街东侧,一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的新龙山书院重现在人们面前。据悉,今后,这里除了做书院展示之用,还将承办大型活动,融入论坛、研学、旅游、文创等功能,旨在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