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
历时两年,集合三十余位知名珠宝设计师、二十余位玉雕师绘制千余幅手稿……5月25日,敦煌研究院联手玉顺行出品的首批敦煌珠宝系列文创首饰——“玉见敦煌”正式宣布上线,以全新的艺术形态让世界艺术遗产走进生活日常。
敦煌莫高窟有着4.5万平方米壁画、2000余尊彩塑、6万余件艺术文物,其艺术遗存不仅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且保存相对完好。此次“玉见敦煌”珠宝共带来六大系列,即飞天系列、 千佛系列、九色鹿系列、 重工花丝系列、十二星宫系列、金银错系列,首次尝试采用多种贵金属、宝石及玉器材质,通过非遗工艺,结合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彩塑造像艺术、洞窟建筑窟顶藻井艺术,以珠宝的形式对莫高窟的壁画及雕塑艺术中包含的佛像、乐器、飞天等形象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艺术碰撞。
神态端和的佛像,灵动飘逸的飞天,本真善良的九色鹿,还有色彩丰富的藻井花纹,变化多端的祥云图案……要将这些历经千年精美而又宏大的艺术传承下来,重新挖掘并应用于现代艺术表现之中,敦煌研究院对此始终保持极其严谨的态度。于是,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参考了前辈提供的研究成果,明其内容、视其关联;辨其风格、知其流变;识其特征、得其精华。同时考虑时代推移、地域变化、民族交融等诸多因素,把握线条、敷彩、构图等要素后,又进行了再创作,获得了敦煌研究院的高度认可。
当天,敦煌研究院原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永增还详解了首批文创珠宝的美学源头:敦煌的壁画及雕塑艺术中发现,装饰纹样根据装饰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头冠、胸饰、腰饰、手镯、臂钏、脚饰、耳饰、璎珞等。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振峰则对“玉见敦煌珠宝与文化传承的创新之路”进行讨论。此外,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玉雕研究院院长罗宏才教授从艺术美学与敦煌珠宝赏析的主题出发,鉴赏了“玉见敦煌”珠宝首饰的真貌。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曾表示,敦煌研究院做到现在,目的只有两个:永久保护,永久利用!保护,是为了艺术瑰宝的长存;而利用,则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传承和发扬,让这些宝藏从洞窟中以不同的形态走向大众,走向世界,成为文化自信的底气,成为子孙后代引以为傲的图腾。
“敦煌艺术的浩瀚无垠,因此敦煌珠宝文创首饰的研究与创作还将持续进行。”创作方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秉承敬畏敦煌艺术的初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态,全力传承和保护敦煌这座世界级艺术宝库。”
(文中图片为活动现场及产品图,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