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为深化中国电影民族化研究,强化文化自信,构建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5月29日,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生院、戏剧与影视学研究院、国家电影智库承办的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学术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人民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领导,围绕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这一核心命题展开交流与探讨,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提供新观点、新思路。
参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钱军致欢迎辞,他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电影行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北京电影学院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服务好国家文化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为电影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人才、理论和实践支撑。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毕文宇代表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表达了对论坛开幕的祝贺,并就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的推进与发展,在方向、队伍、目标、行业引领和文化引领方面提出了五点希望。她表示,中国影协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派”研究的推进,期待这一研究能够不断地取得新成果、推出新人才、产生新效能。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做大会主旨发言,她表示,建构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既要坚守发扬本民族电影文化的个性特点,还要努力学习西方电影文化,让中国电影在世界上具有自身应有的影响力。
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侯光明做大会主旨发言,他回顾了中国电影学派的缘起,总结了中国电影学派旗帜下现已形成的若干核心概念和理论分支,表示未来应发展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的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胡智锋做大会主旨发言。关于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的理念和主张,胡智锋总结为“五观”,即战略观、文化观、美学观、创作观和教育观,力求打造具备竞争力、原创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引领力的电影艺术作品,为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电影强国和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做出贡献。
论坛现场
开幕式由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王海洲主持。开幕式后,饶曙光、王一川、张颐武、贾磊磊、丁亚平、周星、陈旭光、陈犀禾、李亦中、厉震林、孟建、张阿利、周安华、王志敏、陈山、钟大丰、皇甫宜川、吴冠平等6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共同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研究贡献智慧,助力中国电影的学术进步。
论坛现场
论坛历时一天,闭幕式由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刘军主持。闭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俞剑红致辞,他表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电影学院是北京电影学院的长期目标,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特色,学院在这个模式中通过“五位一体”式的中国电影学派构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
(图片由北京电影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