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年初以来,到山东省图书馆阅览红色期刊的读者数量明显增加。
山东省图书馆红色文献藏量丰富,图书期刊约6000种。其中尤以山东革命根据地文献为最,红色期刊约100种,报纸约50种。自2020年7月开始,山东省图书馆联合“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推出红色报刊悦读栏目,对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区红色报刊进行百期连载,每期推介一种报刊,以红色报刊推介的形式回首往昔峥嵘岁月,探寻先辈的足迹,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此外,在前期搜集、挖掘、保护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图书馆馆藏为主整理编撰的《民国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期刊汇编》2019年12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共收录红色期刊109种,约900期,内容涵盖山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
胶东革命根据地是山东党组织创建最早、最稳固的根据地,出版的红色期刊数量最多。自从建立以后,相继创办了大批红色期刊,这些期刊出版内容涵盖战事通报、英雄表彰、生产建设、支前拥军等诸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的主张、政策、言论等。也是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光辉足迹的原始记录和见证。
创刊的社会环境
山东省图书馆的红色期刊书架
1930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各县陆续成立党的组织。抗战伊始,各种抗战组织和部队的宣传部门,就以编印小报和散发传单的方式,宣传鼓动群众。如荣成河山话剧社出版一种油印的小册子《路线》,胶东的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出版油印小报《胶东呼声》等。1938年胶东地区根据地建立后,中共胶东党组织拥有了第一批印刷机器和工人,同时不少原籍胶东的知识分子从京津等地返回胶东,胶东地区已初步具备办刊条件。
1939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对于同志与同情者领导下或影响下的公开刊物与出版发行机关应给以经常的帮助,但应以力求持久、不以一时的痛快为基本方针。”1940年,中共胶东特委(中共胶东区委)提出:“发展出版事业,大量出版书籍、课本、报纸、小册子、诗歌簿,供给广大群众的精神食粮”。同年,胶东文教委员会在《关于文化工作计划大纲》中指出:“出版刊物,这是目前头等重要的工作,只有赶快出版一种经常性的定期刊物,才能健全文化的组织,才能开展文化统战,也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而使胶东文化运动迅速上升。”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报刊、书籍出版事业逐步成长起来,与期刊出版密切相关的印刷机构和发行机构也蓬勃发展。因战争年代的出版环境艰苦、时局动荡,好多刊物难以维持。具有“战时金融”之称的北海银行不但在财力给与期刊创办大力支持,而且将自身印刷钱币的机器进行调整,用于期刊印刷。如北海银行印刷厂就承担了部分画报刊物印刷的制作铜板、锌板任务。
办刊的曲折历程
山东省图书馆收藏的红色期刊
1938年至1941年是红色期刊创建和发展时期,此时胶东革命根据地共创办红色期刊19种,如《海涛》《大众先锋》《突击》《文化防线》《红星》都是在这一时期创刊。遗憾的是这些期刊也因各种原因发行时间不长。例如综合性刊物《突击》共出10多期,后来部队攻克蓬莱城,随之去掖县整编而停刊。《海涛》1938年12月15日在掖县创刊,共出3期,因部队撤离掖县无印刷条件而停刊。1940年秋,为了应对日本侵略者的“治安强化运动”,胶东根据地贯彻精兵简政的政策,对报刊也进行了精简,更多的刊物都因战斗频繁,部队流动不定、印刷困难而停刊。仅在1941年至1942年期间停办报刊多达30余种。因条件极端困难,在1942年胶东革命根据地新创办的期刊仅有《胶东青年》1种,1945年该刊因大量人员被抽调从事其他革命工作,人手不足而停刊。1942年至1945年是胶东根据地从最困难的时期到恢复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山东抗日武装和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壮大,期刊也随之逐年增多,山东境内新创办的红色期刊达到50种左右,胶东革命根据地出版的期刊有26种,其中影响力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期刊如《胶东画报》《战士朋友》《前线报》《爆炸大王》都是这一时期创办的,它们侧重介绍胶东解放区民兵、子弟兵团的工作经验及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期刊创办得到蓬勃发展。如胶东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创办《民兵月刊》,胶东北海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创办《北海民兵》,胶东支前司令政治部创办《支前通讯》等。但因战时频繁,各刊物的出版发行也面对着巨大压力。例如1946年4月14日创刊于威海的《大威周刊》,共出版46期。1947年8月,因国民党重点进攻胶东而停刊。《战士朋友》在1947年在战斗打到胶东腹地时停刊。1947年8月,全新改版的《胶东文艺》从记者、通讯、编辑到出版发行都保持着战斗作风,坚持“敌人不到三里以内不停工”,保证了《胶东文艺》按期出刊,迅速送到读者手中,各机关、兵团以及农村群众也给予大力支持。这些期刊的曲折发展都充分说明在战争频繁而又动荡的环境里,办一个刊物是何等困难。
期刊的主要内容
山东省图书馆收藏的红色期刊
时政类文章是期刊出版的主旋律。《山东画报胶东分版》刊登了《国民党的德政》,文章中细数老百姓们的悲苦生活,对国民党极尽挖苦讽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带给他们的好日子》,文中这样说到“政府以大量的农业贷款发展农业,人民到处发展水利,增加生产……即使之前只会坐在家里缝补、做饭的妇女,也涌上田野,做着各种工作”,这与国民党的领导形成强烈反差。《新华文摘》(胶东版)从香港和上海的进步杂志上摘录下来的。主要是反映国际政治经济的材料,还有介绍报道蒋区民主运动和反映蒋区斗争的文章。如《史大林与史达森谈话记录》《论英美关系》《英国经济状况》《十字街头的美国经济》《我看中国》等。胶东区党委宣传部主编的《时论丛刊》主要介绍当时的时事政治与局势,刊登文章有《救国必须灭蒋》《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解放军四路野战大军向南线全线出击》《紧急动员起来为保卫胶东而战》《欧洲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论国际形势》等。
文化类文章丰富了军民精神生活。《胶东文化》是城乡知识分子的一种经常读物,它推进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该刊内容包括理论、自然科学、时事述评、政策学习、工作经验、文艺批评、文艺创作、人物志、书报评介、文化消息、问题释疑等。1949年2月出至3期停刊。《爆炸大王》是以文娱材料形式出现的,内中包括大鼓、小调、歌曲、民谣、小剧、相声、吴老二、街头诗等活泼东西。有教给小孩唱的、有教给妇女唱的、教给盲人的、也可用于台上演出的、有可写在大众黑板和墙上的。《王大汉》《民兵纪律歌》都是提高民兵纪律与纠正偏向的歌曲。《出发参战胜利回家》《胶东大捷》《爆炸大王于化虎》《说英雄》《打口子》等都是发扬与歌颂民兵事迹。
红色期刊的战时作用与当代价值
民众翻阅红色期刊
抗日战争中胶东革命根据地积极编印抗日读物,这些红色期刊宣传政策、促进生产、支前拥军,对胶东地区的抗日活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解放战争时期,胶东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红色期刊,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宣传我党主张,展示建设成就,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在各个战争时期,不同种类的期刊为根据地军民提供了精神食粮,对于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胶东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期刊是胶东革命根据地思想、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巩固到发展壮大,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山东地区走向胜利的原始记录,对于研究山东革命史、中共党史都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同时红色期刊记载着胶东人民的艰难奋斗历程,讴歌着胶东共产党人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红色精神。就像《胶东大众》的发刊词中所说:“胶东人民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为了实现自己迫切的要求,曾千百次的进行过反抗反动的军阀官僚豪绅地主无情剥削与残酷压迫的斗争,也曾多次的进行过反抗帝国主义者野蛮侵略的斗争……”初心如磐,矢志如斯。我们只有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方能砥砺前行,不负历史赋予的使命。
(文中图片均由苏锐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