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花边:非遗活化利用 彰显当代特色

   2021-06-12

设计、刷配、挑绣、整烫四道工序

20余个环节、30多种针法

一些大幅作品甚至需由成千上百人集体挑织

……

这项蕴含着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的手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萧山花边。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国共325项非遗项目入选该名录。萧山花边制作技艺成功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2人,区级3人。

萧山花边,又称万缕丝,是浙江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因兴盛于萧山而得名。鼎盛时期,有二十多万绣花女工从事挑绣花边的工作,萧山也被喻为“中国花边之都”。萧山花边直接用线编结挑绣花边,是在欧洲中世纪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抽纱刺绣,与中国民间抽纱技艺交融。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杰作。

萧山花边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经济实用价值、工艺审美价值,且在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在传统保护的基础上,萧山花边项目坚持文旅融合、彰显当代特色,与中国美院、各工艺美术机构等联合,共同开发系列花边产品以及相关衍生品。

近年来,萧山区不断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非遗保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对于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活化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据了解,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将从重点开展生产性保护、优化传承人梯队建设、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推动萧山花边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

守望历史遗脉,赓续文化薪火。萧山将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习、传播工作,奋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图片来源于萧山文旅)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