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山东五埠村,感受红色文化洗礼和山乡变迁

   2021-06-14

115师后方医院遗址

五埠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孙伯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是泰安州和东平洲交界地,有“一鸡鸣五县,一路分两州”的说法。村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至今有保留完整的明、清及民国时期传统民居200多套,依山而建的传统民居全部为石头建成,特色鲜明,其“门中有门、院中有院、巷中有巷”的“伙大门”建筑风格全国罕见,被誉为“山东第一石头村”“全国独特伙大门”。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山东省陆房周围山区打响陆房突围战,五埠村与周边村曾作为115师后方医院,有力支援了战争胜利。至今,该村仍有115师后方医院遗址及保留完整的战时手术台、藏兵洞等遗迹,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故事。

近年来,五埠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了诸多红色研学项目,已成为肥城市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与此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五埠村经济收入逐年提高,“伙大门”文化旅游品牌享誉省内外,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团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该村立足实际,采取“党支部+公司+景区+农户”模式联合运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村民致富,取得了积极成效。为给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治引领,五埠村强化党支部建设,优化和调整乡村旅游“产业型”党组织设置,村两委班子带头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对外招商引资,与五埠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党支部,建立清晰制度,明确任务分工。在景区管理运营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枢纽作用以及联合运营优势,有效解决了各类利益分配问题。

以民宿运营为例,五埠村发展民宿业,前期房源成为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制约因素。村集体在解决房源问题、促进企业与农户双赢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方面,村集体面向农户统一收集闲置房源,按照既定评估方案,实行星级分类,由企业提出需求,进行筛选,为企业解决了房源问题;与此同时,通过联合党支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分成比例,面向全体村民公开。在此过程中,村民出租房屋,交由公司统一投资打造,最后按照年底收益,村集体和企业实行比例分成,农户则按房屋数量、品质等获得利益。相关配套项目建设带动该村新增个体户40户、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  

目前,五埠村年均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全村旅游年收入达96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创业。该村先后获国家3A级景区、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今年6月,刚刚入选山东省100个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

(图片由五埠村提供)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