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考察、国情调研,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旨在引导游客关注旅游更高层面内涵,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一时期,湖南人民同全国抗日军民一道,奋起抵御外侮。在湖南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先后经历了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闻名中外的重大战役。
湖南,为夺取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湖湘地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情怀培育了众多革命先驱,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激励着千万人前仆后继,继往开来。此次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的“跟着毛主席去游学”精品线路以毛泽东在湖南的成长、工作、革命轨迹为线索,让游客循着伟人足迹,探访橘子洲、岳麓山、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以及毛泽东、杨开慧故居等红色旅游景区,激励游客沿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前进,不断增强爱国情怀和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传承红色精神。
“跟着毛主席去游学”精品线路
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景区——岳麓山——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湘潭市韶山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湘潭市湘乡东山学校旧址
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景区
橘子洲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由南至北,纵贯江心。
1925年8月,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电令逮捕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毛泽东。在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离开故乡前往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他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沁园春·长沙》。其中的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凝结着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的深深思考,抒发了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自己将投身这一场伟大革命的满腔豪情。
橘子洲景区始建于1960年3月,1962年10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1972年6月10日改名为长沙市橘洲公园管理处,2001年被正式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后,更名为“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管理处”。
景区原面积约17公顷,主要景点有洲头颂橘亭、汉白玉诗词碑、铜像广场、藤架广场、毛主席畅游湘江纪念点、揽岳亭、枕江亭、盆景园、大门广场等。橘子洲景区规划建设为四大区:橘子洲核心景区、旅游配套服务区、沙滩公园区、水上运动区。其中橘子洲核心景区为四区中最重要部分。
橘子洲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首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省级文明单位、湖南百景单位、潇湘八景之一、长沙“山、水、洲、城”旅游格局的核心要素。
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岳麓山——橘子洲旅游景区内,是南岳72峰的尾峰,海拔300.8米,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岳麓山荟萃了湖湘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同时,岳麓山也是一座英雄之山、革命之山。
岳麓山上有许多革命先驱的墓葬,其中黄兴、蔡锷墓则是其中最巍峨的两座。长沙会战,三战三捷,岳麓山在长沙地区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与岳麓山也颇有渊源。1916年暑假期间,毛泽东通过杨昌济老师的介绍,寄居于岳麓书院半学斋。以后又数次寓居,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进行各种革命宣传活动。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与蔡和森等在岳麓山一起实践建设“岳麓新村”的构想。
爱晚亭是岳麓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岳麓书院后门的清风峡中,同样也是毛泽东爱去的地方。亭子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常与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
作为经典红色旅游点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岳麓山已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湖南第一师范的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这里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1913年至1922年,毛泽东在此求学、执教,并从事早期革命活动。与此同时,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夏曦、萧三、任弼时、廖沫沙、周谷城等均曾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
在校期间,毛泽东不忘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工农群众中走访调查。他还主办了一个工人夜学,免费教书,提高工农的觉悟和知识水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13名代表里,湖南第一师范学子占据3席,分别是毛泽东、何叔衡、李达。在中共建党史上,湖南第一师范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孕育革命人士的“红色摇篮”。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包括大礼堂、八班教室、水井、自习室、阅报室、君子亭等14个红色纪念点。如今,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革命圣地,每年有80万人次来此接受红色教育,其中中小学生和党员干部占70%以上。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八一西路,是一座具有典型南方风格的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
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回到长沙,积极开展建党建团活动,同年10月10日建立了中共湖南支部。
时年冬季,支部在清水塘租下一所房子,作为秘密办公地,同时用于支部书记毛泽东一家住宿。刘少奇、李立三、李维汉等都曾来此地开会,并常在客房休息或住宿。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实际上也成为了毛泽东、杨开慧的故居。1922年10月、1923年11月,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相继在这里出生。
1923年4月,毛泽东奔赴当时设立在上海的党中央工作。离别前,毛泽东给爱妻杨开慧题赠了脍炙人口的《贺新郎·别友》。毛泽东走后,杨开慧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继续在此住了一年多,于1924年5月搬走。
解放后,有关单位对旧址进行了维修加固,逐步复原陈列了堂屋、毛泽东夫妇的住房、杨开慧之母向振熙老人的住房、客房;1969年复原周围环境,兴建旧址纪念馆;2003年12月26日,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将“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重新冠名为“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2006年又以“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的名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潭市韶山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为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毛泽东主席生平事迹、思想和人格风范的纪念性专题博物馆,包括生平展区、专题展区、旧址群等部分。现馆藏文物、文献、资料6.3万件,其中毛泽东晚年生活遗物6400余件,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旧址群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故居、毛泽东读私塾旧址南岸、毛泽东开展过农民运动的旧址毛氏宗祠、毛鉴公祠、毛震公祠和毛泽东父母墓地以及周边部分山林、水田、水塘等。
毛泽东同志故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1921年春,毛泽东回乡教育全家“舍小家为大家”投身革命。一家六位亲人先后为革命壮烈牺牲,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在故居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许多争相传颂的故事,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震撼了一代代人的心灵。
19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发动和领导了韶山农民运动,在故居阁楼上建立了韶山第一个党支部,多次在故居召开会议,调查发动、部署农运方案,点燃了韶山的革命烈火。
1927年毛泽东又回韶山考察农运,在故居召开农运干部和老人座谈会,使家乡农运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故居对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作用。
湘潭市湘乡东山学校旧址
东山学校旧址管理所供图 图片来源:《湖南日报》
东山书院旧址是由湘军将领、甘肃新疆首任巡抚刘锦棠倡修,始建于1895年,时名“东山精舍”。学校历经“东山书院”“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等名称的更迭。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亲笔为母校题写校名“东山学校”沿用至今。
湘乡东山学校是毛泽东1910年求学过的地方。这里是毛泽东走出韶山,冲、踏上革命征途的第一站,也是开国大将陈赓、谭政,著名活动家易礼容,国际著名诗人萧三,杰出学者萧子升、黄国璋、汤璪真,革命烈士毛泽覃、杨幼麟等仁人志士求学的地方。
东山书院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湖南省红色旅游线路——“毛泽东成长之路”的重要节点。东山学校旧址包含东山书院、毛泽东与东山学校陈列馆、毛主席铜像三个红色旅游景点。
(未署名图片均来源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