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最绚丽的“红” | “寻英雄精神 游红色辽阳(一)”

   2021-10-0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考察、国情调研,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辽宁省有五条精品线路入选,分别为:“不忘国耻·英勇抗战”线路、“辽沈枪声·解放号角”线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线路、“共和国长子·新时代工业”线路、“兴边富民·辽吉风光”线路。

入选的五条精品线路着重体现了“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主题,涵盖全省8个城市30个重点革命文物遗址和纪念场馆。

辽宁是红色文化大省,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十四年抗战,打响第一枪,发表第一份抗日宣言,唤起民族觉醒;抗美援朝,支前保障坚强有力;建设新中国,倾尽人才资源无私奉献。

抚今追昔,我们深深怀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深深怀念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奉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华儿女,缅怀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了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的崇高思想境界。辽宁人以新气象担当新作为,苦干实干,攻坚克难,被世人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正在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线路主题

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

线路安排

藏兵洞

李兆麟故居

刘二堡烈士陵园

推荐天数

1天

线路公里数

约92公里

景点介绍

藏兵洞

古代传说此洞有藏,故称藏兵洞。抗日战争时期,藏兵洞更是见证了抗日先烈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光辉事迹。1932年11月,抗联将领李兆麟将军在胡巴什村同曹子元、陈希山为首的地方抗日武装(时名山林队)研究袭击伪公所、活捉日本人的计划时,被叛徒——燕子队首领沈宝林走漏消息,遭日本人追捕。李兆麟带领曹子元、陈希山等十余人来到了东大岭藏兵洞,在这里躲藏了半天一宿,天亮后成功脱困,从此离开辽阳,前往奉天特委。现在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到此参观,重温革命精神,藏兵洞是抗日遗址,被灯塔市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李兆麟故居

李兆麟故居始建于民国年间,占地面积1057平方米,建筑面积172平方米。共有房屋9间,其中正房三间,东西各有厢房三间。四周有苇草压顶的土围墙,正房后边有两个粮仓,李兆麟在家乡抗日时经常在粮仓内印刷抗日传单。居室内陈列李兆麟在家乡时的学习、生活、生产用具。宅院西南角有李兆麟组建抗日义勇军第24路军时骑过白马的拴马棚。1997年,灯塔市政府按原貌又进行了重新修复,同年10月对外开放。2005年,在故居的东侧新建了李兆麟将军纪念馆,该纪念馆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2007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故居曾被辽阳市、灯塔市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授予“党史教育基地”,2011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18年被中共辽宁省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据统计,李兆麟故居每年接待参观者5万余人次。

刘二堡烈士陵园

刘二堡烈士陵园位于辽宁省辽阳县刘二堡镇河南村内,陵园坐西朝东,南北长48米,东西宽45米。陵园正门是一座仿古四柱三开间、三层四面庑殿顶、顶饰琉璃瓦的牌楼,砖混结构,中央牌楼横跨木上镌刻康文第题“革命烈士陵园”六个大字,牌楼两侧是仿古式围墙,南、西、北三面是由40组钢筋梭枪与砖混柱组成的锁链墙栅栏。陵园中央有垛口座式长城大理石纪念碑,碑右上方饰一颗红五星,中部饰郭沫若题:“在解放刘二堡战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碑后是25座烈士墓,分四行排列,安葬着1948年辽沈战役为阻击国民党52军进攻而牺牲的我军某部长江支队的烈士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陵园左侧建有“革命烈士陈列馆”陈列着先烈们生前用过的武器、弹药、遗物等,还有介绍刘二堡烈士陵园变迁的情况:陵园始建成于1962年,位置在辽阳县二中操场东侧,后因水灾迁移到现在的位置。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