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最绚丽的“红” | “重走义勇抗联路之旅”

   2021-10-08

辽宁是红色文化大省,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十四年抗战,打响第一枪,发表第一份抗日宣言,唤起民族觉醒;抗美援朝,支前保障坚强有力;建设新中国,倾尽人才资源无私奉献。

抚今追昔,我们深深怀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深深怀念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奉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华儿女,缅怀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了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的崇高思想境界。辽宁人以新气象担当新作为,苦干实干,攻坚克难,被世人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正在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积极落实文化和旅游部、辽宁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抗美援朝精神教育之旅”“抗日战争寻史访终之旅”“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之旅”等10个主题,策划推出10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省级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100条精品线路,发布《辽宁省百条红色旅游线路》,旨在将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到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推动全省红色旅游的发展。

线路主题

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

线路安排

坎川岭阻击战遗址·辽宁民众自卫军碉堡·侯家堡子战斗遗址

推荐天数

1天

线路公里数

约79.4公里

景点介绍

坎川岭阻击战遗址

坎川岭阻击战遗址位于普乐堡镇大青沟村坎川沟屯西南14公里岭岗上。遗址坐落在桓仁和宽甸两县交界处,海拔764米,战壕遗迹沿山坡横向伸展。1932年7月16日,数百名自卫军及大刀会战士与伪“鸭绿江地区剿匪司令”姜全我、副司令徐文海率领的700名伪军在砍川沟发生激战,其中金宇宸、李振华、孟述孔等18名勇士砍死伪军40余人,后遭敌人反扑,壮烈牺牲。

辽宁民众自卫军碉堡

1932年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成立后,为了防御敌人从宽甸进攻,在砍川岭修筑了碉堡,碉堡壁内砌石,壁外为水泥面,平面呈圆形。周长25米,外径7.5米,壁厚0.5米,高6.3米。壁上分布12个方形射击孔,孔内边长0.5米,孔外边长0.2米。门向西,宽0.7米,高1.1米。碉堡外壁密布的弹孔,记下了这场战斗的残酷。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用9辆马车将烈士遗体运到东山下挖墓合葬,并在墓前建纪念塔一座。

侯家堡子战斗遗址

侯家堡子战斗遗址(秘密会议遗址):该遗址位于桓仁县沙尖子镇下甸子村侯家堡子自然屯南1000米处的山沟内。是一处普通的民房,面阔三间,土坯墙,瓦顶。抗日义勇军曾于此处召开秘密会议,谋划发起消灭日军的侯家堡子战斗。此次战斗,辽宁民众自卫军大刀会50人、辽宁民众自卫军黄旗会50人参战,经过激烈战斗,共消灭日军40多人。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