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风华正茂》主演篇之毛母文七妹饰演者——袁慧琴
2021-10-20
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现代京剧《风华正茂》中饰演毛母文七妹。她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三次获“飞天奖”,其主演的《契丹英后》《对花枪》《曙色紫禁城》等代表作品深受戏迷观众喜爱,广获殊荣,常演不衰。此次创排《风华正茂》,袁慧琴秉承剧院和自己一贯遵循的“以老带新,以大带小”的传承方式,为青年演员保驾护航、甘当绿叶。她凭借炉火纯青、极具爆发力的演唱功力,情感充沛、层次分明的表演功底,将博爱、慈祥、宽厚恭让的毛母形象鲜活呈现于舞台之上,成为全剧看点和亮点。

现代京剧《风华正茂》是国家京剧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创排的献礼剧目,将为广大观众呈现剧院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展示人才梯队建设成果,献上剧院全体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心和诚挚祝福。
这部作品的创排,对我们而言既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又是一次难得生动的艺术课堂。该剧中的文七妹,是京剧舞台上的全新形象塑造,是对伟人英雄平凡化描述的动情一笔,也是作品以小见大、以平凡见高贵的真诚探索。毛泽东主席在母亲去世之后,写下了一篇字字血泪的《祭母文》,其中写道:“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这位博爱、慈祥、真诚的母亲,跨越时间的长河,用她宽厚恭让的高尚品格,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影响着我,感动着我。
我的从艺之路是幸运的,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培养,诸多京剧名家的尽心呵护、倾囊相授,一路走来塑造了许多能给予我精神力量的人物形象。如今这部剧目的创排,也遵循着“以老带新,以大带小”的传承方式,希望京剧年轻人更快成长,为广大观众呈现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良品佳作,不负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摄影:李春来
袁慧琴
国家京剧院艺术总监,民建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全委,文旅部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四个一批”人才。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三次获得“飞天奖”。主演的京剧电视连续剧《契丹英后》获得第 23 届中国电视“飞天奖”、戏曲电视类一等奖,填补了“飞天奖”戏曲类节目一等奖十年的空缺。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戏曲数字电影《对花枪》,获得第五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大奖”。主演并参与创作的《曙色紫禁城》获中国戏剧节“剧目大奖”和“个人优秀表演奖”,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一百年前,中国处在纷乱混沌之中。青年毛泽东好学上进,才华出众,胆识过人。与一众有志青年,忧国忧民,寻求救国之路。
1918年,24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一个偏远地方的乡下人,居无定所生活困苦,暑雨祁寒,遭人白眼,都阻止不了毛泽东求知的欲望。在老师杨昌济引荐下,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中国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在李大钊那里他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宣言》,茫茫中找到方向,他要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相信只有这个真理可以救中国。北京这个古老的都城,为追求探索的年青人,开拓眼界扩展思维,新文化新思想新思潮激荡着毛泽东年青的心。
毛泽东踌躇满志返回湖南,扩大“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发动学生,带领工人罢课罢工,遭到反动军阀搜捕通缉。镇压阻止不了革命者的初心,人心所向的潮流不可阻挡,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始在这里萌发。
毛泽东有胆有谋,有情有意,与爱人相助相伴,与慈母母子情深,带领兄弟舍家革命,与同志生死与共。一批有志向有抱负的年青人,以生命为代价,在风雨如磐的艰难中,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经历艰苦历程,迅速成长壮大,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和一批青年革命者,风华正茂,寻求真理,不懈奋争,如同中国共产党逆境崛起,充满活力。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砥砺前行,永葆风华。
出品单位:国家京剧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出品人:王勇、郭文鹏
艺术总监:袁慧琴
总监制: 林琳、姚睿
监制 :成爱国、彭维
党史顾问:薛庆超
编剧 何冀平
编剧助理 池浚
导演 宫晓东
副导演 张小清、徐孟珂、靳智棋
导演助理 徐小晶
技导组 张森、石岩、蔡景超
指挥 刘凤德
唱腔设计 陈建忠
作曲 杨乃林、武胜
打击乐设计 李金平
唱腔指导 赵建华
配器 汪珅、朱江、韩光
舞美设计 张武
灯光设计 邢辛、李竟成
服装设计 范晓蕙
化妆造型设计 董凤罗
道具设计 李继勇
音效设计 李来红
毛泽东......李 博
杨开慧......郭 霄
文七妹......袁慧琴
李大钊......魏积军
陈独秀......张小清
杨昌济......黄炳强
蔡和森......马 磊
毛岸英......王熔基
毛泽民......马阿龙
毛泽覃......曲径达
毛泽建......周 婧
邓中夏......沙 浩
向警予......宋云飞
蔡 畅......王 珺
罗家伦......张 磊
罗章龙......黄 佳
萧子升......赵辉辉
萧子璋......李 政
傅斯年......杨 超
校 长......贾永全
何叔衡......贾家林
毛楚雄......杨 杰
周世钊......那 誉
罗学瓒......杨 杰
李维汉......南子康
张昆弟......孙于雷
二警察......张艳栋 刘腾蛟
鼓 师:李金平
琴 师:赵建华
伴 奏:国家京剧院京剧乐队
合 唱:北京音协合唱团
交响乐: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