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
10月21日,深圳市宝安大道和新沙路交汇处东侧,崭新的万丰人行天桥甚是瞩目。桥下川流不息,桥两侧现代化高楼大厦巍然矗立,颜色鲜明且嵌有巨幅粤剧脸谱的天桥别有一番韵味。
“天桥开放通行之后,极大方便了我们日常出行;且外观如此精致的通道,令人赏心悦目。”万丰社区老居民杨安勇对天桥高度评价。
新桥街道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外修颜值 “古典+现代”式天桥惊艳亮相
杨安勇介绍,自己家住新沙路北侧的鸿达兴花园,经常要到新沙路南侧的万丰商业街购物,连接两地之间的天桥是每天必经之路。改造之前的天桥,设施设备老旧,影响通行。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了解到新沙路两侧居民通行不便的问题,新桥街道办立即进行多方调研,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结合道路环境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及时启动万丰人行天桥改造升级项目。
天桥桥梁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42.8米,宽3.6米。自施工以来,参建单位多措并举,采取交叉作业方式,强化工程质量检测,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抢抓工程进度。9月初,天桥改造进入收尾阶段,整体桥面采用鲜明的颜色进行装饰,鹅黄、天蓝、淡粉的颜色相互穿插,相得益彰;天桥整体立面设计线条流动性强,内部结构简洁明朗。
最特别的是,天桥外立面采用了八幅粤剧脸谱进行点缀,充分体现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特点,彰显了新桥街道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悉,新桥素有“粤剧之乡”的美誉,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新桥就已出现粤剧,辖区的万丰粤剧社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新桥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桥改造升级坚持人性化、实用性、审美性三大要素。我们希望新天桥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通道,更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不仅要满足市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更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走的舒心、惬意,尽情享受本土文化的熏陶。”
镶嵌了粤剧人像的天桥引人注目
内炼气质 提升民生幸福底色
在深圳全面深入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背后,新桥街道万丰人行天桥改造成为全市城市管理和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一个缩影。
日前,宝安区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会议,区委书记王守睿强调,要全面增强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感、紧迫感,扎扎实实补齐短板、锻造长板;要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推动民生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围绕文明创建为更好满足人民生活新期待的要求,新桥街道迅速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会,详细解读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内容,结合街道实际,从交通文明、公益宣传、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公共设施、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查缺补漏。同时,举一反三做好工作总结,对各项问题清单进行梳理、分析,找出经常出现的问题类型、问题点位,对重点区域和点位提前部署、抓重点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新桥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已成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专班,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坚持“条块结合”原则,由部门牵头、社区兜底进行全面创建工作。下一步,街道将落实部门牵头统筹制度,由党政办负责创文统筹协调、督查整改、公益宣传等工作,经统办负责宾馆饭店、大型商场超市、银行网点、通讯营业厅等巡查整改工作,城管办负责农贸市场、公园、城市避难场所、公共卫生间、垃圾站点的巡查整改工作……通过全区动员、全面覆盖,新桥迅速在辖区掀起一股文明创建之风。
此外,文明创建更应以思想为感召、以价值为引领、以文化进行滋养。新桥街道正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工作,街道文明实践所和社区文明实践站建设有序进行,所、站都将大力开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涵养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精神,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步入新桥,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城市交通越来越便利、公共空间越来越多、老城区越住越舒服、人与人之间更和谐友爱,城市管理在以“绣花”功夫细细雕琢着,城市品质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中。
(图片均由昌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