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0
笔者近日跟随调研组,赴某文化大市采访交流。该市在国内广为人知,非遗资源十分丰富,老字号众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当地很多老字号品牌,发展都处在不温不火的地步,知名度虽然有,市场反响却一般。过去调研的专家,返程路上无不感慨:营销是多么重要。
非遗老字号,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对于传承技艺、延续文脉、助力发展有重要作用。历史上,非遗老字号不仅为百姓留下了数不尽的好产品,还有很多好故事,包括温情脉脉的记忆。
照理说,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掌握核心技术的非遗老字号,应该迎来更广阔的的市场前景。可恰恰相反,部分项目没有进步不说,还面临经营不善、甚至被市场淘汰的风险。究其原因,不是其产品不好,而是经营理念出现问题,尤其是缺乏营销常识,对当下市场的把握力度不精准。
举例说,上述某文化大市的一家老字号,是专做菜品的,历史上相当有名气。但近年来,当地对菜品的创新举措几乎没有,且因为菜品本身制作工艺复杂、用料多、价格贵,对于现代餐饮市场而言,已没有任何竞争力。相关传承单位和企业,因没有及时进行市场调研,也不注重搜集消费者反馈,导致这家老字号虽然知名度很大,但愿意去品尝、有能力去消费的客户越来越少。
无法回避的一点是,多数非遗老字号,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商业属性。因此,当下的保护传承,也要从市场中求得答案。如果单纯依靠政府补贴,非遗项目势必没有发展未来,也不可能有创新的内生动力。非遗老字号的传承人和企业,应当坚持消费者为中心的思维,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保持好本真技艺的同时,做好营销文章和创新答卷。不与时代接轨,任何事物都要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