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孟京辉年度史诗巨制《红与黑》杭州站震撼上演

   2021-12-04

12月3日至5日,由孟京辉导演,梅婷、张弌铖领衔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空花组”主演的舞台巨制《红与黑》在浙江杭州剧院上演。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最负盛名的百年巨著,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真正当之无愧的时代巨著。杭城观众有幸共同见证了一场延续世纪的生命赞歌。

主创人员接受媒体采访(骆蔓/图)

海报

孟京辉解构司汤达

探索命运更迭之中的少数幸福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七十五章节,近五十万字。该书自1830年出版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被歌德称之为是司汤达最好的作品。司汤达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司汤达在《红与黑》最后一页写到“献给少数幸福的人”,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的波折之旅,纠结呐喊与自由放纵的永恒人性,理想和现实的反复矛盾纠缠,稍纵即逝的少数幸福……这些都将透过孟氏美学这一放大镜被敏锐捕捉,一场充满张力的时空碰撞激发观众获得最大限度的命运启迪。

剧照

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带着对这部时代巨著的敬畏和热爱,顺着西方文学脉络,再度与德国著名戏剧构作塞巴斯蒂安·凯撒合作,将《红与黑》搬上戏剧舞台。

孟京辉在精神上高度尊重原著,又未在叙事上亦步亦趋。在司汤达原著的文本基础上,融合了尼采、莎士比亚、卡伦·霍妮、席勒、康德、歌德等多种文学经典和哲思语汇……他聚焦主人公自由浪漫的精神和理想主义的豪迈,将隐喻、奇迹、自由、孤独等精神注脚如万花筒般融入这场灵魂风暴,将这个1830年的故事,用他最擅长的诗意隐喻、人文关怀、文本重塑、破旧立新与当下共振,共同绘制出悲欣交集、波澜壮阔的史诗奇观。

梅婷、张弌铖、罗欢领衔主演

共同博弈难分胜负的纠葛爱情

英俊非凡又聪慧过人的于连,虽出身低微却野心勃勃,敏感无助又心比天高,一心想显赫扬名,跻身上流社会。命运让他陷入市长夫人编织的情网里,又让巴黎侯爵之女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

自尊与自卑,野心与诱惑,攀升与坠落。两个女人伴随他的上升之路纠缠起来,不羁的灵魂都被这笨拙、疯狂和伪善的爱情折磨得苦不堪言。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天生会演”的天才演员张弌铖将于连的脆弱与野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段内心独白、多国语种切换、大量动作调度,他都能一气呵成、极富张力,展现出一个最真实的“于连”: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他的冲动、思索、迷惘、沉沦和希望,都是大写的历史和一个人成长之间的斗争。道德秩序的叛逆者、情欲和感性操控者、走上断头台的罪人……张弌铖引领观众走进于连的内心世界:面对痛苦执著的寻求,灵魂的上下求索,究竟该选择自我救赎还是自我毁灭?

值得瞩目的是,催化编织于连成长的是剧中极具特色的两位女性角色。德·瑞纳夫人由著名演员梅婷扮演,她是生性天真的富家小姐、是坐拥名利却全然不知爱情为何物的市长夫人、是专注于自己孩子的温柔母亲、也是愿意为爱付出一切的于连·索黑尔的情人。

  

剧照

梅婷常年活跃于荧幕与舞台,专注于表演和戏剧,留下了众多观众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她从不给自己设限,拒绝被框定在流程化的表演套路中,全身心投入每一个角色。对梅婷来说,与孟京辉合作不仅仅是为了挑战自己,更是为了在独具一格的孟氏先锋美学中寻找一种“危险”,“饰演德·瑞纳夫人,就要接受她爱的激情、欲火的燃烧、得不到的失落、深深的妒忌”。

舞台上的梅婷,或身穿一袭白裙,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优雅和纯真;或换上一身红色长裙,眼神与言语皆投射出执着而笃定的爱意和勇敢。她诗意自由,心灵高尚,她因爱矛盾慌乱也因爱果绝冷静。梅婷以超然的角色塑造能力和表演感染力诠释出时代女性最独到的精神特质:静谧柔软且铿锵深沉,有着勇敢且鲜活的灵魂!

罗欢一直是孟氏戏剧舞台上不容忽略的一束强光!她所饰演的玛蒂尔德无疑是舞台上不可小觑、凶猛夺目的存在,也是《红与黑》下半场恢弘精神的集中体现。她在一片混沌中向于连伸出了进阶的爱情扶梯,但她又如奥赛罗一般因嫉妒而几近失去理智。罗欢总是能在愤怒与悲伤中收放自如,在淋漓尽致地倾诉和放肆无羁地高歌中宣告着玛蒂尔德来势汹汹却又阴晴不定的爱。

两种爱情交织纠葛,三人对峙刀刀致命,多重矛盾起起伏伏,情感博弈超乎想象。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空花组”的演员在命运的舞台上切换着不同身份:他们是探索前路的人民,是觥筹交错的显贵,是故事中的时代众生相。张弌铖、罗欢、李智浩、杨佐夫、吕京、郭炳琨、张功长、陈育新、刘爽、张亚茜,他们创造出十余部备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作品,是戏剧舞台上的一剂猛药,只要他们站在舞台上,就有掩不住的光芒!

欲望思想冲破钢铁楼阁

奋力攀爬孤注一掷的命运之梯

为孟京辉打造近40部舞台神作的视觉艺术家张武用百根巨型钢铁支架,搭建出《红与黑》中的三层欲望楼阁:上半场时,牛顿的脑袋被禁锢其中,一半显于舞台之上,另一半埋于尘土之下,一段时代的智慧总会归于尘土,但人类的奇迹之光却永恒闪烁;下半场时,藏于铁架之后的则变成了一颗象征“普世人类”的脑袋,头颅被钢铁压迫圈禁,但思想却随着故事的起伏在裂缝中生长、迸发。

饱含情感的灯光不断变化,洁白清冷如爱情生发时一般纯粹,浓烈的红色如同燃烧的欲望,致命的蓝又带着淡淡忧郁的声息……在光影散步的超现实空间里,一切情绪都藏于光中。红被黑缠绕,黑与红糅合,于连的矛盾、德·瑞纳夫人的痛苦、玛蒂尔德的妒忌,都在光影之中展开博弈。

多媒体和实时摄影的加入,让这场3小时的宏大叙事多了几缕诡秘而深邃的想象和举重若轻的真实感。实时摄影的加入无疑调动了整个剧场的呼吸,舞台和当下既交错又融合,每个人既是寻梦者、又是梦中人,于连、德·瑞纳夫人、玛蒂尔德以及在场的观众,都被摄像机记录其中,共同谱写爱与生命的四重奏。

浑然有力的现场音乐和充满韵律的舞台节奏与简洁多变的场景完美融合,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地串联在精炼而富有诗意的台词中。浑宏、神秘、宁静、悲伤的音乐渲染下,无论是个人的沉浮起落还是世界的风起云涌,都深深吸引着所有的观众,令人震撼落泪。

“真实,残酷的真实”“献给少数幸福的人”,无论如何也需要两代人才能追赶上司汤达,揭示使他陶醉的谜。而舞台前的我们,正是用时代之眼回望时代,用当下之思审度当下的时刻。

(图片由杭州剧院提供)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