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端,地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是河北省首批扩权试点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面粉之都”“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小磨香油之乡”。
大名小磨香油制作技艺发源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是一种采用低温低速磨制、水代法等传统方法制作芝麻香油的技艺。
据大名县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大名县小磨香油早在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开始出现,第一家是南关回民杨殿魁家,他由做秦行生意改为磨香油。当时他从山东东昌府请来一位磨油师傅。合伙在大城内西街(与羊市街口相对)开设了一个小磨香油坊。此人善经营生意,除每天走街串户零售香油外,他还天天往板铺、包子铺赊销送油,给各铺立下账册子,定期算账。这样一来,小磨香油在大名逐步普及开来,尤其是回民,大多是用香油调味。售油量由少到多,每天可售出六斗芝麻的香油(每斗芝麻二十四斤)。
杨殿魁家经营小磨香油赚了钱,磨油技师干了三年要辞业回家。走时,杨殿魁带着礼物盘费一路送行。磨油技师受了感动,至半路途中,技师将磨油秘诀告诉了他,只有两句话,即:“馏到的芝麻,搅到的油”,就是炒芝麻后要用木掀扬凉,芝麻越凉越香。搅油时要搅熟,越熟出油越多。杨殿魁回来后,掌握了技术,就独立经营小磨香油坊,越干越发财。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左右)时,才有其他磨油户出现,但售油量远不及杨殿魁家。
大名小磨香油以芝麻为原料,由石质小磨和独特传统技艺加工而成,色泽枣红、晶莹透亮,以醇厚柔和、浓郁持久、品味纯正。其制作技艺分为选料、磨浆、泼浆等工序。大名小磨香油又分为白芝麻香油和黑芝麻香油,其中白芝麻香油以食用为好,黑芝麻香油以药用为好。
工艺流程为:
选料:大名府小磨香油选料考究,制作工艺严谨,是其长盛不衰的主要因素。芝麻分:白芝麻(主产地为东北三省、本地)、黑芝麻(主产地为安徽、河南南阳)和红芝麻(主产地为广西、越南)。大名府小磨香油现用原料主要为白芝麻,为了保障香油的质量要选色泽纯净,籽粒饱满,无杂质的上乘芝麻。
淘洗、滤杂、晾干。芝麻选好后需用清水淘洗干净,过滤杂物,直至水清后捞出放进筛子沥去水分。
热炒、扬凉。炒芝麻时要使芝麻均匀地逐渐加热,所以要不停翻搅。过去这是一项繁重的劳动,现已改为电力机械。这一环节是技术的要点,要凭经验看火侯,火侯不足则油味不足,火侯过则油有苦味且出油率低。芝麻炒好后,必须尽快扬凉。俗话说:“馏到的芝麻,搅到的油”。意为越凉油越香,油浆搅得越透,出油率越高。
磨浆。芝麻炒好扬凉后要上磨磨浆。大名府小磨香油仍保持用传统的石磨磨浆,故名小磨香油。过去石磨用牲畜拉或人推,现改进为电力机械。
泼浆、墩油。麻浆磨出后放进大铁锅内,一边泼入适量开水,一边搅拌,由稠浆变为稀浆。之后,一边摇晃、震动大锅,一边用葫芦杵浆液,待油析出浮于液面后撇出。这一环节要反复进行,所谓“搅到油”为这一层。
撇出的油须再经过沉淀、过滤、去杂。这时的油为浅酱色透明的澄清液体,一闻即可感芳香扑鼻。将香油盛入容器加上包装便是产品了,即可上市。
2021年5月24日,食用油传统制作技艺(大名小磨香油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