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以小见大 以情感人

   2022-01-12

1月11日,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邓小平小道》在北京举行专家研讨会。该片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知名编剧王兴东历经15年创作编写,知名导演雷献禾执导,知名演员卢奇联合导演,卢奇、于慧领衔主演。

研讨会上,王兴东、雷献禾以及该片总制片人张勇,制片人黄平等主创代表,与到场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影片获赞:以小见大、以情感人

影片《邓小平小道》讲述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在江西南昌城郊的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当年小平同志家国情怀系于一身,坚强隐忍,忧国忧民,一边劳动,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但仍然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令人感慨。正如影片所揭示的那样,一条乡间小道伸出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这也是影片《邓小平小道》名字的由来。卢奇在该片中担任主演并联合导演,他60余次饰演不同时期的邓小平,而这一次,真真正正的走进了邓小平的内心世界。

影片展现出了邓小平同志刚毅坚忍的政治品格和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以及作为父亲对子女深深的爱。影片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现实教育性为一体,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实对影片表示肯定,“从片名可以看出,编剧、导演包括卢奇在内的联合导演,整个创作团队是独具匠心的。这部影片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一部以小见大、以情感人、以民为本的描写伟人的作品。创新点就在于在平凡中见伟大,在逆境中现刚毅,在磨难中现真情,在实践中出思想。”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影片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特别是在表现塑造领袖人物的电影创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作在了解领袖人物上达到了新的高度,给这部影片提供了深入的文学基础和深厚思想的境界的文学贡献。雷献禾之前与王兴东的合作——《离开雷锋的日子》就是一部佳作。卢奇更是奉献了他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邓小平小道连接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之道,连接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所以这个小道和小康社会坚弥相连,和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紧密相连。”

中影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艺委会主任江平称赞该片有思想、有情怀、有站位、有泪点,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中近年来非常有特色的电影。“《邓小平小道》是邓小平在逆境三年中最真切的写照和最翔实的缩影。这一条艰辛的小道,也是一条坚强的小道。他在那条小道上艰难坚强的行走,探索光明、发现光明,最后展示光明。影片主题是十分积极的,同时又是发人深省,令人反思。”

中国电影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阎晓明指出这部影片对现在年轻人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现在年轻人对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完全不知道,当时的社会状态不知道,中国怎么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知道。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是亲历者,看完勾起了很多回忆,觉得非常真实。《邓小平小道》具有史料价值,应该推荐给现在的年轻人看,了解这一段非常重要的史实。”

作为专家团里唯一的影视“圈外人”,知名经济学家温元凯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邓小平小道》的看法。“中国拍现实主义的历史题材电影非常少,这个电影很好的填补了非常重要的空白。作为邓小平改革开放最早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我认为对邓小平的路线,我们研究的是不够的。我认为这种改革开放历史题材电影还要多拍,我们今后的路就会走得更好。”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尹鸿呼吁让更多年轻观众看这部电影,并且称赞了影片艺术上的成就。“ 我们过去写领袖人物传记有一个普遍性的缺陷,都是事迹、人物关系要写全。但这部影片不一样,它在人物传记有新的突破,并没有面面俱到去写小平在这段社会关系,而是集中在写小平的人格和信念。作品在情感表达上非常克制,然而小切口也会创作出大史诗。这部电影有思想意义,有历史价值,也有非常强的艺术艺术感染力。”

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会长、知名摄影师穆德远表示,看完《邓小平小道》后对对中国重大革命题材电影,特别是伟人传记电影更有信心了。“电影在创作上有所突破,同时也有创新。卢奇表演的分寸感是跟随人物内心体现的,很感人。”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唐科认为影片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影片以细腻感人的细节把每个人都值得去了解的那段历史,真正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戏剧上完全度比较高。在艺术处理上,美学风格上非常节制,但是不失细腻、精湛和情感的饱满。”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直言,这样的片子很难拍。“这部作品完全跳出了套路。不管从题材还是表现方面,有很多突破的地方。”

中国文艺评论家副主席张德祥表示看完电影对邓小平有了更全的认识。“该片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是一个特殊的题材,从人一生中特殊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哪里来,也了解到一个伟人的人格在哪里体现出来。”

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认为,《邓小平小道》通过邓小平在中国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伟大人格魅力的深刻呈现,为伟大转型时期的中国历史留下影像记录。“影片以人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以小见大,由表及里,并且具有英雄气质和史诗逸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说:“该片具备了细腻扎实的剧作,炉火纯青的表演,朴实无华的导演等多个条件。从这条小路走出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对改革开放抱有感恩、感激之情的人,肯定会喜欢这部电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衡则从电影美学上深度分析了《邓小平小道》的成功之处。“这个电影里美学方面成功是多方位的,立意很高。通过这部影片,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有了新的拍法,是一个现代的电影美学,具有感性和充沛的力量,可以作为教材式的标本。”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表示,影片是一部直抵人心的电影,一定要争取把这样的好片子做出票房来,呼吁大家一起做好宣传。“这部电影经过16年的沉淀,作者也好,导演也好,主创团队也好,都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所以这个片子出来的成色非常棒。就是十年磨一剑,这剑磨的真值。我希望一个好片子,真正得到社会比较好的回报。”

16年磨一剑 艰苦创作不忘初心

1月12日,该片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特别放映活动,此次选址有着特殊意义:邓小平同志是第五届政协主席。同样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编剧王兴东,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百年,于2004年就开始了剧本创作,他深入江西陆军学院、新建拖拉机修配厂、邓小平起居室、邓小平同志故居将军楼等地实地采访,数易其稿。2008年王兴东老师将剧本改编成广播剧《深情》,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从2004年开始采风创作,到2020年成片,16年来编剧王兴东老师不忘初心,终于将这段对中国人民影响深远的历史搬上了大银幕。

据悉,该片于2017年11月发起立项;2018年12月,该项目获得国家电影局颁发的拍摄许可证;2019年6月,该片获得中宣部专资扶持;2020年,江西省委宣传部确立该片作为献礼建党100周年重点影片,并联合深圳、四川、江苏三省合力打造精品献礼影片。为了以电影精品献礼建党100周年,制作团队邀请了获得中国金鸡奖最佳编剧、最佳影片导演、最佳美术、最佳剪辑、最佳化妆、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单项奖中国一流电影人和国外优秀艺术家一起组建强大的创作班底,摄制组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以无限接近真实的创作态度,以拍摄电影高峰之作为目标,并对标国外人物传记电影光影风格,潜心考据,用心拍摄,精心制作,前后历经四年,克服重重困难,特别是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最终完成这部影片拍摄制作。

该片由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出品,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领衔出品;由江西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立项;由深圳广电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文化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峨眉电影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

(图片来自片方)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