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湖北武汉:非遗好物带动消费热潮

   2022-06-16

汉绣精品服饰、菖蒲盆景、错格全对称鲁班锁、古法红糖、马应龙眼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湖北武汉一大批非遗产品,以展销、展演、市集等方式集中亮相,众多市民游客观看、体验、购买,非遗好物带动一波消费热潮。

百名绣娘绣中华 

汉绣是传统刺绣艺术,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其构思大胆,色彩浓艳,画面丰满,装饰性强,处处流露出楚风遗韵。日前,在湖北省首届“锦绣中华、楚楚动人”非遗时装秀的现场,汉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子怡,将自己绣的一条披肩与西式鱼尾礼服裙搭配,送上时装秀的T台,“中国红底色、平金彩绣的传统针法,图案也是凤凰,我们这次的搭配,降低了西式礼服的露肤度,提升了中式披肩的时尚感”。

现场的汉绣特展柜台上,带有金凤刺绣装饰的黑色卡包、墨绿底色搭配蓝色刺绣蝴蝶的眼镜盒、造型简约的“一枝梅”汉绣团扇……这些百元级别、适合日常生活实用的汉绣工艺品,深受市民游客亲睐。“把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的饰品,然后让现代人能理解传统文化的一些内涵,非遗可以再回到大众的视野,再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武汉市民罗女士说着就购买了一把汉绣团扇。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叶洪光说:“把优秀手工艺和时尚设计结合,让非遗产业化,走进百姓的生活,人们可以买得到、用得上。这样的非遗才算是活了。”

错格全对称鲁班锁让初次尝试的游客脑洞大开

在武汉吉庆民俗街的非遗市集,错格全对称鲁班锁的展位前挤满了市民游客,传承人李遵酉现场指导大家玩转鲁班锁。鲁班锁亦称孔明锁,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是中国传统智力玩具之一。

由不同柱形拼合而成的鲁班锁,同一木锁也有不同的拼法,初次尝试的游客脑洞大开,直呼烧脑又刺激,“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乐高’嘛!”尝试之余,大家纷纷解囊购买,“把鲁班锁带回家,让小朋友感受下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菖蒲盆景

菖蒲造景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因楚人屈原的喜爱吟诵,以及贬谪黄冈的苏轼对菖蒲的种植,菖蒲与湖北渊源深厚,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历朝历代留下大量有关菖蒲的诗词歌赋,使菖蒲造景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因其外观茸茸盛盛、四季常绿,格调清奇素雅,蕴含安贫乐道、坚韧有节的人文精神,为历代文人喜爱推崇。因而,“楚地菖蒲造景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观赏层面。

楚地菖蒲造景艺术是武汉市级非遗项目,其沿袭古法,既讲究美学,也讲究盆器,具有独特造型。近年来,该项目传承人朱长虹探寻武汉是江夏区乃至湖北菖蒲的生长状况,写作并出版《菖蒲盆景种植养护艺术》一书,总结菖蒲历史文化,弘扬菖蒲精神,推广古法菖蒲造景技艺。朱长虹也曾多次受邀前往上海、广州、太原等地,开展“楚地菖蒲造景艺术”文化展示活动。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传承人朱长虹带着该项目在多个场合展示、展演。“前来观看体验的人络绎不绝,当然,把菖蒲盆景买回去的人也很多。”朱长虹笑着说,相比能获得多少收益,自己更欣喜的是菖蒲盆景被大家所接受,重新回归荆楚人民的日常生活。

(图片由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提供)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