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 | 数字底座建设赋能旅游业数“智”转型

   2022-10-24

近年来,伴随信息化、数字化在各行各业快速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跨界”赋能文旅行业,有力推动了数字底座建设步伐,满足了文旅行业对数据精细化和管控手段精准化的需求。

文化和旅游部于今年2月,面向全国启动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征集工作,遴选以数字化创新实践赋能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在入选的10个“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与20个“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中,景区视频智能分析与综合监测平台、“文旅云”基于SaaS架构的智慧旅游景区云平台、数字赋能“智”旅分销平台等案例为文化和旅游数字底座建设提供了新样本。

AI智能视频分析助力景区实时监测预警

长期以来,景区视频监控系统过于依赖人工值守,一直停留在“观看”和“调阅”功能层面,无法及时进行游客识别监测和风险评估。

游客密度监测

为解决这一问题,景区视频智能分析与综合监测平台应运而生。平台致力于实现视频结构化分析算法与景区监管业务相结合的人工智能数据应用,包括区域游客密度、景区承载压力、卡口通过流量等指标研判算法模型,应用于主要游览区域、通过卡口、游览通道、重点聚集区域及游客安全监测区域等不同场景。据了解,该平台于2021年初启动建设,于2021年9月,在多家试点景区完成部署并投入试运行。自平台试运行以来,某试点景区总接待游客96.8万人次,通过该平台监测到异常事件296起,实现算法分析研判17280次。据评估,该平台降低了景区20%的管理成本,节省了30%的硬件采购及维护成本费用。

该平台高度聚焦文旅行业应用场景,通过计算机视觉模拟生物视觉,对捕捉到的图像(视频)数据及信息进行分析识别、检测、跟踪,有效解决了瞬时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的问题。并且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系统,将景区内建筑、基础设施、道路、机动目标等信息进行全方位展现,直观、完整地呈现了景区三维态势,对景区内基础设施的数量、分布、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该平台主要面向景区核心游览区、卡口、道路、出入口,围绕客流监测、行为分析、风险识别、预警预报、应急处置、智能疏导、防疫监测等7种业务场景进行精确分析,直观反映各类游客行为事件的实时状态和严重程度,算法研判准确率超过90%。

该平台建设负责人介绍说:“视频智能分析与综合监测平台通过接入景区已安装的视频监控设备,利用AI分析技术识别并跟踪视频流中的关键目标,实现了文旅场所的实时客流监测、应急事件管理、防疫追踪监测和数据研判分析。通过视频数据融合及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展现景区瞬时信息,实现了景区实时监测和高效合理的预警预测,提升了景区安全管控与应急指挥联动能力。”

平台建设以文旅治理场景创新为核心,围绕“标签体系”构建了多场景数据应用。基于电信运营商强大的算力资源和AI深度学习能力,增强了监管主动性和有效性,提升了文旅监管的整体效能和行业安全治理能力。着力构建“感知、预警、溯源、管理”全链路应急管理,填补了旅游客流调控和应急指挥系统的空白,有力推动了文旅行业游客安全监测和智能预警决策水平。

“一部手机游乐山”满足游客旅游全程需求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紧抓科技赋能文旅新机遇,打造了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文旅行业云”。乐山市11个县(市、区)应用“文旅行业云”实现了全域多维度产业监测和行业监管,乐山全域15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也实行了全域票务预约预订一体化和视频汇集,初步实现了市、县、景区三级联动指挥调度中心的智慧化管理、数据化共享,搭建了“一部手机游乐山”的全域文旅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乐山市文旅指挥调度中心可在景区三维数字沙盘、GIS地图、变化趋势图等应用上调取景区各景点实时视频监控,通过变化趋势图等形式展现景区实时票务情况、接待情况等100多项数据指标。

平台立足全域文旅发展模式,依托“一云、两中心和多终端”,实现了“人在游、数在转、云在算”的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消除了横纵“数据孤岛”,打通了整个产业链条。

“文旅行业云”平台

平台汇聚乐山全域旅游数据资源,依托小程序、微信公众号、APP等多个线上流量入口,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维度为游客提供全景式、全链条、全程化的服务。游客可通过“智游乐山”查询乐山所有景点文旅资源及配套设施信息,进行预约预订及消费;可通过“一张地图游”以轻量化方式满足游客全域、全周期旅游体验服务;可通过景区智慧屏可查询景区各景点实时监控、实时人数、索道交通拥挤程度、重要公告等实时信息,为合理安排旅游路线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文旅行业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让节假日高峰期的资源调配更加精准化、精细化,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在平台建成之前,对于节假日高峰期观光车调度和人员调度等资源只能根据以往经验来估算,现在可以根据游客实际数量调配观光车,每年可直接节约几百万运营费用。

截至目前,“文旅行业云”已赋能乐山市8个中小景区信息化建设,“云订单”数据超400万笔,累计售票超1300万张,交易额超8亿元,累计服务游客约500多万人次,为乐山引流游客超过30万人次。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东说:“‘文旅行业云’实现了‘旅游+技术+金融’的融合,景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取数字技术和服务能力赋能自身经营管理,解决了因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资金不足导致的智慧化发展缓慢及不均衡问题。传统模式需要投入几十万建设的系统,现在按需购买服务,每年只需几万元或几千元就可以上线使用。”

“智”旅分销让出行更加高效便捷

随着文旅领域数字化进程加快,旅游需求逐渐分层,旅游消费也逐渐升级,出现了传统旅行社用户流失、潜在消费群体出游方式趋向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等情况。

为应对以上变化,春秋旅游以旅游企业转型便利性为出发点,整合旅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商品管理、运营管理、销售管理、对接管理、用户管理、素材管理、财务结算及BI管理系统等方面数据,搭建了数字赋能“智”旅分销平台,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产品类型覆盖旅游、单项、本地生活、票务、酒店5个产品大类、39个产品子类,新增供应商实现了30%以上的复合增长,分销商和分销员数量超过1.5万,商品订单月度复合增长达到38%。

数字赋能“智”旅分销平台成果展示

在具体实践中,春秋旅游整合优势资源,共享分销渠道,利用微信生态圈开展平台布局。借用小程序“触手可及,用完即走”、自带推广、规范流程、增速提效以及降低成本等特性,搭建了数字赋能“智”旅分销平台,提供了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并通过零佣金和去中心化的方式,让更多中小型旅行社能够快速应用,实现中小旅游企业资源和渠道共建共享,赋能行业融合。

数字赋能“智”旅分销平台自实施以来,已入驻平台的企业有405家,可售产品数量达1万个以上,注册微店1.7万家,累计销售额5000万,服务用户70万余人次。数字赋能“智”旅分销平台不仅为景区景点提供了基于大数据的客流监测,还为游客带来了更丰富和优质的数字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出游体验。

例如,上海都市观光巴士推进“互联网+旅游”,结合“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红色之旅”“海派城市考古”等文旅新业态,通过数字赋能“智”旅分销平台,实现了观光巴士实时客流分析、景点智能讲解等功能,为乘客免去了换票上车的烦恼。乘客用手机“扫一扫”,便能看到巴士沿线所有的经典历史建筑名单,点击其中一幢建筑,即可阅读文字、收听语音导览信息。观光巴士上还放置了“建筑可阅读”免费手册,真正实现了“有读物看、手机听、站点体验”的多维度立体特色专线模式。

春秋旅行社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时珠荣表示:“数字赋能‘智’旅分销平台是对旅游目的地碎片信息的数字化建设探索。本着开放、共享的价值观,实现旅游企业‘以客流数字化助力企业,以管理数字化能力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目标,共建智慧旅游高质量数字平台。”

(本次采访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协调支持,文中图片均由案例申报单位提供)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