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0
▲ “告白文化馆——留下你想对文化馆说的话”留言板 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这里是我梦的开始!感谢东莞市文化馆这个平台让更多朋友走进我的世界!”在今年广东东莞市文化馆为成立70周年而设置的“告白文化馆——留下你想对文化馆说的话”留言板上,患有亚斯伯格综合征的少年刘奕鸣满怀感激,深情写下这则留言。
▲ 刘奕鸣与他的“巴范世界” 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刘奕鸣今年16岁,颇有美术天赋。2021年5月18日至6月2日,东莞市文化馆为他举办了“飞吧,巴范少年”刘奕鸣个展,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以巴士为纽带的“巴范世界”。这次展览让刘奕鸣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他说:“在这里办展后,我认识了非常多的朋友,他们都很支持我。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压抑,变得乐观、自信。”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也让刘奕鸣一家人逐渐从阴霾中走了出来。刘奕鸣的父亲用“重生”一词形容家里的变化,他说:“是社会的联动托起了孩子的梦想。”自此,刘奕鸣与东莞市文化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东莞的开放、包容、创新以及城市温度,深深感动着刘奕鸣一家人。“我从心里感谢东莞这座有温度的城市,它让我们有了归属感。要是没有这么好的成长土壤,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刘奕鸣的父亲说,东莞市文化馆对其儿子而言,就像是家一样,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要到馆里看看。如今,刘奕鸣的工作室变成了社区展览馆、家庭交流中心,每天都有很多家庭到访,大多数是一些有类似情况的家庭。“东莞这座城市温暖了我们,我们也想尽量去帮助更多人,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他说。
“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邂逅!”“有一种感动,只能在文化馆发生!”……在东莞市文化馆的留言板上,这样的深情表白还有很多,许多人像刘奕鸣一样在这里感受到了爱和温暖。
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近年来,东莞市文化馆携手各方力量打造“爱心文化馆”,针对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精心策划了“东莞星星联盟”“心目影院”等富有创意、温暖人心的文化活动,使该馆成为这些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家园。“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实现以文化人,也要实现以文助人、以文暖民。”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说。
为保障视障群体的文化权益,引导全社会一起关注和关爱视障群体,东莞市文化馆携手东莞市残联于2017年成立了专门为视障人士讲电影的品牌活动——“心目影院”,固定在每个月的第二个周六举办讲电影活动。“心目影院”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培养了一支讲电影的本土队伍。考虑到视障群体出行不便的实际,东莞市文化馆又联动相关单位,在全市开展移动的“心目影院”。活动开展5年来,“心目影院”进社区服务70余期,参与活动的视障人士、残疾人及社区工作人员有4000余人次。“为盲人朋友讲电影就是把电影中场景的转换、人物的穿着打扮和动作等视觉影像通过声音描述传递给观众。这个转换非常不易,但看到听众的表情随着我的讲解在变化,我就感到自己在做的事很有意义。”志愿者何宝瑜说。
▲ 东莞市文化馆举办的世界孤独症关爱日主题活动 东莞市文化馆供图
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帮助这一群体,东莞市文化馆与多家自闭症相关帮扶机构联合,于2017年4月成立“东莞星星联盟”,专注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公益文化服务,已开展相关课程1300余期,参与家庭及志愿者达4万余人次。在东莞市文化馆今年4月举行的世界孤独症关爱日主题活动中,“东莞星星联盟”公益音乐班的学员嘉明连续表演了好几个节目。这位“星星的孩子”从2021年开始学习钢琴,并在“东莞星星联盟”公益音乐班变得越来越开朗。“评价一个城市,不只看经济发展,还要从公共窗口去看整个社会对特殊群体的接纳度和包容度。我希望通过这些公共窗口,让更多人关注特殊群体,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公益音乐班负责人丁丁说。
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王全吉认为,“爱心文化馆”志愿服务项目体现了东莞市文化馆对特殊群体的文化关爱,体现了文化馆的职业使命与社会责任。该项目在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同时,关注青少年中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在他看来,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对文化馆来说是一种挑战,而东莞市文化馆知难而进,根据不同类型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精准化服务的方式与项目,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的文化体验感,让人们更有文化获得感。
种爱心的种子,开爱心的花。源自东莞市文化馆的这份爱心,正在快速扩散、传递。“爱心文化馆”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二等奖。黄晓丽表示,东莞市文化馆将持续把“爱心文化馆”办得更好,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增强特殊群体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2023年8月10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一则留言背后的文化暖心故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