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46岁的徽宗被金军虏去、一路北上。后妃和女儿不是被赐给了金人的大臣,就是充了后宫。宣和书院多年的珍藏顷刻间被抢劫一空。9年的囚牢生活,让徽宗受尽屈辱,于是写下了这首《在北题壁》……
那十五年前举国瞩目的天降祥瑞终是扑了空!
今夕何夕,群鹤来仪。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的正月十五,汴京(今河南开封)上下一片欢腾,好不热闹。宋徽宗在群臣簇拥下在端门观赏满城灯火,与民同乐。盛况空前,持续了五天五夜……
第二天,手下来报:端门城楼上有数只仙鹤飞来,绕着宫殿盘旋飞舞,引来满城百姓围观,都盛赞这是:太平盛世,吉祥之兆!
宋徽宗见到仙禽告瑞,回宫后立即叫人取来上好的笔墨颜料和细绢,以半写生的方式即兴绘就了这幅《瑞鹤图》。这一年,宋徽宗31岁。
画好后,宋徽宗还是意犹未尽,又用自己得意的招牌“瘦金体”记述了这幅画的创作情景,并题了诗,签下亲自设计的花押体:天下一人。可以说这幅画将徽宗的书法、绘画和诗词的功力都尽数展现。
花押体:天下一人
再看那画,天青色的天空中有数十只仙鹤,飞舞盘旋,姿态不尽相同,更有两鹤立于鸱吻上,一只闲庭伫立、引颈高歌,一只曲颈回首、似解人意。其余18只鹤在空中盘旋围成了一个圈,并对称分布于画面。
青天与白鹤占据了画面上方的2/3,下方1/3是端门,二者之间以云雾衔接,若隐若现的端门一角,尽显庄严华丽与仙气飘逸。画法别开生面,将观众视线直接带入云霄,与之平齐。在大段跋文之后,还有“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的落款,是徽宗传世作品中较为可信的。
而那天青色的天空,据说是来源于宋徽宗的一个梦,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处出现一抹天青色,令人着迷,后来徽宗更是让人烧制出“天青色”汝窑,位列五大名窑之首。
只是,这样一幅太平盛世图景并未给北宋带去任何转机。15年后,金军的铁蹄踏破了汴梁,徽、钦二帝连同三千臣僚,九十二府库160余年积藏的珍宝书画一同被虏去,《瑞鹤图》自此散落民间,不知所踪……
只是那年的盛世欢腾,不仅骗过了百姓,也几乎骗过了徽宗自己。其实哪有什么天降祥瑞,不过是皇家豢养的丹顶鹤放出来飞一飞罢了。
天子归来,云胡不喜。
赵佶四岁时就成了孤儿,但自出生以来的官位晋升却从未停止,15岁就被封了端王,是爵位中的一字王号。爱好也不凡,喜欢写字、画画、读书、射箭,是天生的文艺青年。朋友圈动辄就是擅书法的黄庭坚,擅画的吴元瑜,喜作词的王诜、赵令穰……
18岁之前的赵佶就是个快乐的王爷,但哥哥宋哲宗二十四五岁时,英年早逝,无子,所以兄终弟及。当时的候选人,除了作为端王的赵佶,还有申王(兄弟中最年长)和简王(哲宗的同母弟)。所以无论怎么选,这皇帝都轮不到赵佶。更何况,当时的朝臣对他的评价出奇地一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但偏偏在新旧党争之下,赵佶被向太后力推上位。
19岁那年,当得知自己要当皇帝时,他正在踢足球。
起初,赵佶将年号定为“建中靖国”,意在保持中立,但奈何党争问题由来已久,可不是轻易就能调和的。短短一年,又改年号为“崇宁”,希望能继承先帝遗志,蔡京在这一点上,极尽逢迎之能事,用“丰亨豫大”四个字形容徽宗王朝,很快徽宗的爱好就占了上风,政务渐渐荒废。
宋徽宗对自己的艺术造诣颇为得意,甚至可以说达到了自恋的程度。他经常召见大臣展示自己的作品,开心了就直接赐画,并让百姓使用刻着自己字体的钱币“大观通宝”。
赵佶对祥瑞、奇石、名花、巨树都有涉略,却尤喜画鸟,其中眼睛最有神韵,并首创用生漆画鸟眼珠的方法。
还自创了“瘦金体”,内收外放,行笔飘逸,有屈铁断金之气势。
瘦金体,原为瘦筋体,意为去其骨肉,留其筋骨,但为了体现皇帝的高贵,而以“金”代“筋”。
赵佶不仅自己画,还建了座宣和画院,当院长,授课教学,设六科考试,亲自出考题选拔人才。《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伟大之作,皆是出自这时。在北宋,宫廷画家不仅收入高,还能和三品以上的官员同穿紫色的衣服,可谓殊荣独此一份。
就这样,赵佶以一己之力,动用了作为皇帝所拥有的全部资源大兴艺术。在绘画中既重写实又重意境,引领了千年之后的中国极简美学。
宋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徽宗时期,既有经济的富庶,也有潜藏的危机。只是当年,徽宗看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政治清明,却没看到其中的暗流涌动和来自张择端以画进谏的警醒。
问路
问病
问卦
前10年中,西北方不断传来收复土地的好消息,徽宗越来越觉得自己如鱼得水,再加上蔡京等人的不断迎合,徽宗更是放心陶醉在艺术中忘我了。
因一人喜好而动天下。
徽宗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文人,是文人就要寄情于山水,因此1117年,他决定自己造一座园林,那便是艮岳。宋徽宗爱石,对瘦、皱、漏、透的太湖石毫无抵抗力。艮岳中有一块非常有名的“神韵石”,被徽宗封了爵,为“盘固侯”,这位侯爵据说有三四十米,是把城门拆了才运进来的。艮岳兴,百姓苦。朱勔等人在为皇家搜罗天下珍奇的过程中,每每因为看上了一块石头或者一棵树,就千方百计地巧取豪夺,甚至出现拆除百姓院墙的行为。由此也就有了智取生辰纲和梁山起义的故事。而这座倾尽徽宗心血建成的皇家园林也不过存在了20年左右,就随着宋朝的灭亡一同瓦解了。
政和九年(1119年),赵佶38岁时,在皇宫建起一座“宣和殿”,将收藏的所有书画都保存在这里,并改年号为“宣和”。同时,也是这一年,赵佶决定将收藏的历代书法、绘画作品进行分门别类地统计,整理成《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从此,皇家编撰的史书里除了帝王圣贤,还有了艺术家的身影。
宋朝百年,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了历任皇帝的追求和志向。宋徽宗急于建功,不惜从金兵手中重金赎买,也许过程很难看,但毕竟这份事业终是让他完成了。只可惜,命运的暗流早已涌动,北宋情况也急转直下。
北宋之后,《瑞鹤图》消失了百年,元明时曾短暂出现,但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再次纳入皇室收藏。清灭亡,曾被溥仪偷带出宫。抗战胜利前夕,溥仪想再度带这件国宝出逃,在沈阳被苏联红军发现,而最终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毫无疑问,在宋朝的天空中,闪耀着两颗星星,一颗是宋词;另一颗便是徽宗时期的艺术。
价值15亿的《瑞鹤图》绝对是好画。
多年以后,人们习惯用“艺术史中名垂千古,帝王史中奇耻大辱”来概括他的一生,“独不能为君”是古今的共识。
只是,没有人可以替那时那刻的他做决定,王位非他莫属,这是历史的选择;但好在,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我们都获得了一次关照内心的机会,看清自己的选择再好不过。
【高清全卷,横屏欣赏】
(图片来源:中华珍宝馆、辽宁省博物馆)
【文旅中国出品】
统筹:李霞
策划:马思源
撰稿:陈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