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4-07-30
当下,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相关实践日益多元与深化。“文旅+”与“+文旅”的产品融合与融合赋能效应愈发突出。
首先,旅游与城乡建设耦合协同。一方面,我国旅游产业与乡土村落、历史街区、文博场馆、艺术地段、会展场所、商业街区的开发与更新紧密结合,乃至与办公楼宇、工业园区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游客与目的地居民主客共享的空间、生活和消费方式也赓续着演化中的目的地现代文化,文旅产业与城乡空间在融合发展中共塑共生,已成为提升区域形象、盘活存量空间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次,旅游与多元业态深度互嵌。从呼伦贝尔号旅游列车、港珠澳大桥观光,到北京国家博物馆石窟艺术沉浸体验、首钢园区游览,到天津海鸥手表工业旅游、“叔同之夜”夜经济,再到《声入姑苏》沉浸式演出,以及上海来福士90年代商业、深圳前海·T-ONE时尚文旅、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旅游坚持融合发展的项目不胜枚举,与基础设施、农商医体教产业、知名商品、农特产品乃至我们的过往情感与未来畅想深度融合,激活老字号、赋能品牌、延展理想,为投资、建设、生产与消费注入系统流动性动能。此外,旅游与新科技融合共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融合了前沿科技、文旅产品创造力等的提升过程,兼顾中老年群体、青年和少年儿童多元客群的需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综上,旅游业坚持融合发展,由观光和度假产业升级为场景、业态、量能与社会的多元文旅系统,建立了全新的游客、主人、目的地、社区、场景、文化、技术、业态、生活与环境的链接,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随着我国文旅供给的不断推陈出新,广大城乡居民的出游经历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游客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寻感寻知寻体验转变,消费者的文旅需求偏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经济性来看,文旅项目推向市场一段时间后,受产品生命周期制约,多次到访的游客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和消费倦怠。要推动文旅消费长红,就需要业界不断深挖游客日益增长的深层次需求,以创新为核,不断寻求突破思路。从发展的阶段看,我国的文旅融合创新工作要迭代升级,就要向体验创新要思路,从生产、建设、生活乃至科技、艺术、动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中挖掘动态过程,通过过程维度激发旅游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一,要树立文旅吸引物过程维度的产品创新思维。文旅创新的内容更多的是指新产品、新体验。旅游开发可以利用本来就存在的旅游吸引物生成的动态过程性、阶段性来创新文旅产品,从既有场景和产品中,不断挖出特色、展开内容、生成产品。如在名人故居、历史地段、工业遗址、乡土村落的文旅产品迭代中,可以挖掘一段历史事件或名人往事,开发基于游客表演或感想点评的沉浸式参与剧本产品。
第二,在农业和生态旅游中,充分利用农业农事的劳作环节、场景交替、作物和其他动植物变化过程,呈现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中不一样的目的地和场景体验。此外,利用文旅产品的在地性为游客展开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和生态过程性知识,提供过程性知识产品,增进游客对于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理解,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在文旅融合和工业旅游中,要创造性地展开基础设施、交通设施、水电站、工程科技以及制造型企业的建设、生产和科技应用过程,令游客观有所知、游有所识。我国很多城市都有结合基础设施或现代制造业推出航天航空、先进装备、消费品制造、机器人与生物制药等工业旅游产品的巨大空间,可以择选相关主体,基于其建设、工业生产、科技应用和管理过程开发文旅新场域、研发文旅新商品,利用过程性思维创新推动交通旅游、电力旅游和工业旅游产品升级。
第四,运用数字化技术线上、线下展开过程。数字化一方面可以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感交互技术、数字孪生、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展开旅游吸引物的生长、生产、建设和结构变化动态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文旅产品的线上营销,要注重运用数字化新技术、新文本、新方法,在互联网新生态中形成具有科技感、趣味性和故事性的连续文旅营销过程,推动更多的潜在游客对旅游产品从线上认同进入场景体验。
第五,要让游客参与融入文旅体验的过程。当代游客在互联网空间中形成了显著的内容生成、互动和点评参与偏好,过程性文旅产品在开发中应积极纳入游客参与设计,让游客畅快参与旅游产品的共建共创。
激发过程维度的产品创造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要在创造中建构,以文旅融合发展的创造性迭代过程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系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编: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