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蜀道 文脉传承

中国文化报    2024-08-15

▲“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一角   四川博物院供图

蜀道,是古代穿越秦巴山脉由人工开拓出的道路系统,连接关中平原与巴蜀大地,创造了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促进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发展。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古蜀道,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一年来,蜀道在系统保护、研究阐释、展示利用等方面均有成果。为此,四川策划推出一系列蜀道研究成果转化活动,展示了蜀道厚重多元的文化价值和魅力。

7月28日,“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开启。展览分为四川博物院主展场和广元市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两个分展场。四川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通过“蜀道千载 通达四方”“蜀道蜿蜒 巧夺天工”“悠悠蜀道 风华万象”三大主体单元,展现蜀道开辟、发展的过程以及蜀道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其中四川博物院主展场面积达2000平方米,有故宫博物院藏《蜀道难图卷》、陕西考古博物馆藏铜鍪、宝鸡周原博物院的三年兴壶等66家参展单位的430余件(套)精品文物。

形式上,展览融入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元素。其中,“闻香秦巴山”互动展示,以精油闻香形式展示蜀道沿线的特产中药材,形成独特的蜀道记忆;以雪松、丝柏、香柏木、蜀葵等植物气味为源,研发象征大蜀道“天地人”精神的三款植物香氛产品,让文物“香”起来,让展览有“味道”。展览还通过多媒体投影、动植物标本等还原秦岭生态环境,搭建“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等场景,打造独特的蜀道观展体验。

通过艺术作品呈现蜀道中蕴藏的坚韧与豪情,也是四川挖掘、展示蜀道文化的方式之一。7月25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蜀道》建组,将进入制作阶段。

“只有真正走过蜀道,才能深切体会蜀道的价值。”建组活动上,该剧导演佟睿睿分享,从今年年初开始,主创团队多次深入广元采风,感受蜀道厚重的历史文化。蜀道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道路,历史的“蜀”与如今的“川”紧密相连,舞蹈诗剧《蜀道》也将把蜀道从地理概念向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延伸。

“舞蹈诗剧《蜀道》已列入四川省2024年舞台艺术创作重点剧目,该剧创排是推动蜀道文化传承,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以精品力作攀登艺术高峰的生动实践。”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舞蹈诗剧《蜀道》不仅展现蜀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还将呈现以蜀道为代表的文化交融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和文明互通互鉴之路。

在蜀道保护方面,《四川古蜀道保护条例》已纳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目前正开展立法调研工作。“蜀道文库”已推出60余册。《历代蜀道石刻文献调查、搜集整理与综合研究》获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在展示利用方面,大蜀道博物馆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封顶,蜀道厚重的历史文化今后将在该博物馆进行展示。

为加强区域联动,共同推进蜀道的保护与利用,川陕甘渝四省市文物局7月28日在成都召开中国蜀道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提出四省市将共同开展蜀道保护立法工作,借鉴省际协同立法经验,出台专门的蜀道保护地方性法规,提升蜀道保护的法治化水平。各方还将共同加强蜀道考古研究、推出文物特展巡展等,提升蜀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川各地已开始行动。在广元市,由广元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共同主办的网络综艺节目《蜀道少年》日前开机。该节目以蜀道广元段内丰富的文化遗迹、民俗风情为创作源泉,通过“勇者启程”“绿色守护”“少年筑梦”“克难攻坚”“开放包容”“携手同行”6个板块,引领青少年沉浸式了解蜀道文化。


2024年8月15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千年蜀道 文脉传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