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国 2024-08-28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11时15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已成为国家活动和人民文化活动、 大型庆典活动的举办地,自形成至今始终是国家礼仪文化传承的见证。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由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的规划格局尊重并延续了北京中轴线居中、对称的布局原则,其建筑与景观展现出中国20世纪中叶公共建筑对民族风格的探索与创新,是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的规划布局延续了中国传统都城居中对称的规划原则。为展示阐释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选址中轴线东侧,位置与祭祀祖先的太庙对应;而作为全国人民共商国是、举行国事外事活动场所的人民大会堂,选址于中轴线西侧,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均衡对称,又与具有国家象征含义的社稷坛对应。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中”“和”的哲学思想,延续了《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划思想。 其平面布局体现了“中”“和”的哲学思想。其建筑审美充分表现了对中轴线上传统古代建筑样式的传承与尊重。建筑装饰中又大量使用黄绿色琉璃构件等传统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采用传统须弥座基座,与中轴线上传统古建筑形式相呼应,并融入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这充分表达了中国长期以来对人类和现实社会的尊重,充分体现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完整性和延续性。
(图片由国家文物局提供)